当前位置: 首页>

96年外甥考大学向舅借3000块被拒, 全村连夜凑钱, 20年后回报乡亲

老话常说:远亲不如近邻!真有事情的时候还得靠周围邻居的帮忙!

比如1996年,一个来自农村的考生赵文在考上大学之后,因为无法承担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向舅舅张口借钱,却惨遭拒绝!

那赵文该怎么办呢?他的学费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01

上大学没钱找舅舅借钱凑学费

事情发生在1996年,一个来自农村的考生赵文考上了大学!

这个消息不仅让全家感到高兴,让整个村子都为之骄傲!

那个年代能出一个大学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可紧接着问题也来了!大学是有了,可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他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尤其是赵文家生活贫困,赵文上学都是一件十分艰难的问题,更何况要供一个大学生呢?

这个时候,他的母亲想到了自己做生意的弟弟,也就是赵文的舅舅!

赵文的舅舅当时是做生意的,生活条件比赵文家好很多!

于是赵文的母亲带着赵文就求到了舅舅家里,希望舅舅能够借给他们钱!

可没想到舅舅对他们上门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反应,反而不耐烦的问他们上门来干什么?

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为何生疏呢?

原来赵文家境贫困,而舅舅家生活条件比他们好的不是一星半点,舅舅一直看不起赵文家。

看到对方这样的态度之后,赵文和他的母亲也没有退缩!

毕竟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借来钱的路径了!

于是,赵文母亲就把孩子考上大学的事情告诉了他的弟弟!她说:赵文考上大学了,以后会有出息的!

没想到舅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色立马就变了!对他们说话和待客行为也客气了一点!

接着赵文的母亲便十分为难的跟弟弟开口:孩子如今考上大学了,现在学费还没有凑齐,我想着你是做生意的,手里可能有点钱,等孩子上了大学一定会还给你的!

没想到他的舅舅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色立马就变了,还直言自己手里没那么多钱!接着舅舅说着要不你们再去别的地方问一问?

看到对方要赶人的行为,赵文和他母亲也深知碰壁了,舅舅这里借不到钱,二人只好离开!

02

峰回路转,村支书号召村民帮忙筹钱

当时这3000块是一家人的重担!赵文的大学梦可谓遥遥无期!

赵文自知无能为力,也不想为难自己的父母!就跟自己的父母说:这个大学我不上了,我去打工吧,这样也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这对赵文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去拒绝的!

他从小学习就十分努力,每天天不亮就赶往学校学习!他努力读书,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改善他家里的生活条件,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

他的父母怎么舍得看着孩子放弃呢?

于是两人争吵了起来!没想到这个时候村支书突然来了!

原来村支书听说赵文考上大学的事,前往贺喜!却没想到赵文说了一句我不去上大学了!

这让村支书十分震惊!

他赶忙询问赵文是遇到什么问题了?怎么不是突然说不上大学了呢?

在村支书的关心之下,赵文一家就把自己的难题告诉了村支书!

村支书了解到事情的原因之后,拍了拍赵文的肩膀,对他们说道:放心吧,这个问题我给你解决,不论怎么样,你一定要去上大学!

之后村支书就跑到村里的广播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村民,希望大家能出钱的帮帮忙!

村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觉得赵文不上大学太可惜了!

他们到底是一个村的,以后说出去村里有个大学生多有面子!

03

热心村名帮忙凑钱,多年之后报答村民

于是大家主动拿钱给村书记,仅仅一夜,赵文的学费钱就凑齐了。

村支书把这些钱送到了赵文家后,他还说了一句:这些钱都是大家的心意!你在外面一定要好好学习,有出息了还给大家,这样才能不辜负大家的好意!

村里还一些热心的村民拿着家里存的好吃的送往赵文家!

赵文看到大家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时,不禁泪流满面!此时此刻,赵文更加坚定了出人头地的决心,想要报答大家的帮助!

他去上大学时一些村民还前往送他,让他放心家里的情况,他们都会帮忙照顾的!

在大学里,赵文生活十分努力,生活上也十分节俭,寒暑假和周六日还会找一些兼职去解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

因为路费贵的问题,他迟迟没有回到村里!毕业之后,他更是一心忙于事业努力赚钱!

但他的一切努力村民们都不知道。他们觉得赵文是一个白眼狼,帮了他之后,在外面多年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

直到十几年后赵文的事业做出了一番成就,他也终于衣锦还乡了!

他把当年村民给他的钱都十倍的还回去,也算全了他的报答之心!

除此之外,赵文深知上学的重要性,还自发捐款帮助村里的贫苦学生,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样走出家乡,拥有上大学的机会!

而他曾经拒绝帮助他的舅舅,此时也厚着脸皮找上了门,想要赵文的回报!

但赵文却说我是个感恩的人,帮过我的我自会报答,但那些不曾帮过我的人我也不会忘记!

他的舅舅也没想到自己的自私势利让他丢了这么大的潜力股,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能买!

人还是不要太过重视利益,有时自己一时的善心可能会在多年之后某个时刻帮助你化解困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