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世界的美。”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蒋孔阳在《美学新论》里提出的著名命题。
蒋孔阳是“实践美学”、“创造论美学”的大师,是我国第三代美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我国大学最早开授美学课程的学者,被外界誉为“代表了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今年是蒋孔阳先生的百年诞辰,10月28日,复旦大学与《学术月刊》举办蒋孔阳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并为《蒋孔阳全集》(增补卷)揭幕。
1951年,蒋孔阳与其夫人,著名语言学学者濮之珍,先后受聘于复旦大学,从此在复旦开始近半个世纪的科研教学生涯。
在复旦大学任教期间,蒋孔阳开设“文艺学概论”和“西方美学”等课程,发表了其学术生涯代表作《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德国古典美学》《美和美的创造》等,翻译西方美学著作《近代美学史评述》等,其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作《美学新论》也在此期间发表。1987年,蒋孔阳创办复旦大学艺术教研室,是现在复旦艺术教育中心的前身。
蒋孔阳一生的美学建树丰富,他钻研西方美学和中国古代美学的比较研究,建构中国美学的独立体系,其“实践创造论”美学更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会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亚敏回忆,她刚读到蒋孔阳写的《美和美的创造》时,第一次看到从社会生活实践的角度来谈美学,这种观点在以前的学界几乎无人提及。蒋孔阳提出“美是人类提高自己和超过自己的一种社会机能”“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在创造中”等多个美学命题,他这种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为中国美学研究创造一条新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上不少学者都曾是蒋孔阳门下学生。
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祁志祥分享了蒋孔阳和学生朱立元之间的一个有趣故事。蒋孔阳于1980年发表著作《德国古典美学》,次年他的学生朱立元在《复旦学报》发表书评,对老师的作品提出四点意见。弟子公开对老师的作品发表意见,这在当时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但是,在日本讲学的蒋孔阳给朱立元回信:“你的文章对拙作的赞扬太过分了,我不敢当;你提的四点意见却很中肯,我一定采纳,待有再版机会时好好修改全书。”
蒋孔阳一生一直在实践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不是我占有真理,而是真理占有我。”缅怀蒋孔阳先生,是致敬老一辈学者求真务实、探索真理的崇高人格,也是怀念那个孜孜不倦追求真知的年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