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用VR来做实验, 华东理工打造“未来课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丑远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前不久打造的“一网通学”教学体系描绘了一个“未来已来”的课堂。

于泽锴是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博士一年级学生,他从大一入学就开始使用“一网通学”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每个学生一个账号,校园里大事小情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

他读大一时,徐志珍老师的专业必修课“无机化学”就采用了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提前学习,然后再上线下课。线下课,徐老师就变身成了“导学者”,她让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知识点,完成相关思考讨论题,在线下课堂讲解给其他同学听,或者同学之间讨论,她再做适当补充和拓展。而学习平台集课件资料、习题作业、论坛问答等于一体,视频学习、作业考试、课堂活动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

于泽锴告诉记者,自己一遇到没学过的知识,就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学,合理分配、安排日常的学习生活”。

记者注意到,学生得到自学便利的背后,是华理老师每一次上课前的一个“小动作”。在华理奉贤校区D教的一节“物理化学”课的准备时间,徐首红教授与往常一样打开台式机和无线话筒,随后,通过浏览器使用统一身份认证账号登录。

她使用的正是学校打造的“智播课堂”。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当前教与学的需求,学校挖掘教室现有设备资源,对两校区教室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建设了智播课堂,实现了PPT及课堂录课回播。

有意思的是,华理还把工厂“搬到”了课堂上。

梁笑楠是华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工程硕士研三学生,本科也在华理求学的她,在大二时就见识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那是我第一次使用VR设备,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污水处理厂。”梁笑楠说,这个平台弥补了线下学习的不足。

她所学的专业“环境工程”会涉及许多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构筑物等问题,这些构筑物的二维图纸通常十分复杂,课堂上往往难以理解,进行现场实习时,实物又通常是密封的,这也阻碍了同学们观察其内部结构。VR软件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困扰,让同学们可以在虚拟空间内观察学习构筑物的完整结构。

此外,软件中设计了交互环节,同学们可以“看到”隐藏管壁、隐藏墙体里的水路和气路走向,一些关键部件的模型还可以用手柄抓取进行缩放旋转观察。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还可以演示不正规的操作,学生的“错误操作”也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实验课任课老师卢怡介绍,工科专业的部分实验教学实地操作危险系数大,高难度的生化环材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现场实验“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想不通”的问题。

据悉,目前该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共上线了66门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该平台已使用25万余人次,辐射100多所高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