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让研学名符其实, 给“研学热”降降温, 回归理性

首先,研学不能“一刀切”。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看,研学旅行只是一个选项,学生不参加研学旅行,可以选择参加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学校明确告诉学生、家长,研学旅行可自愿选择参加,只要认真参与,参加研学旅行与参加社会实践是等值的,那么,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变得富有个性,而不是大家都参加一样的活动。

其次,研学不能盲目攀比。现今国内的研学市场水涨船高,研学项目人均消费约6000元,其中有些国外高端项目甚至高达5万元以上。眼花缭乱的各种研学游项目都打着各种“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家长们应量力而行,不必盲目攀比,事实上,即使只是到所在城市的科普馆、图书馆等地研学,同样也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

同时,让研学回归本性。研学游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旅游+”,而应该是“教育+”。“研”与“学”理应置于“游”之前,其本质属性在于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是将教育和学习向生活、社会和自然等领域拓展,旨在让青少年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研有所得、学有所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