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鸣龙少年”逆袭, 优酷以多元视角书写热血青春

文丨栗子酒

“龙生龙,凤生凤,但你给我记好了,后面的内容你可以自己填空。”

最近,优酷热播的《鸣龙少年》中,这句中二又带着些许热血的台词,让不少人入了“坑”,如果配合上剧情“食用”,两位老师带着五个高三学生勇闯“青北”,校园时代的青春与无畏扑面而来。

据了解,《鸣龙少年》是丁黑导演与张若昀的二搭之作,主角团的五位学生,则经历了前期培训班的层层筛选。尽管高考逆袭的故事在不少校园剧中都有涉及,但在群像塑造的创作思路下,《鸣龙少年》结合了电影化的视觉语言和悬疑感的多视角叙事,以校园为切面,辐射原生家庭、教育公平、女性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诸多深层议题。随着剧集持续释出,《鸣龙少年》在电视端和网络端的热度都在不断抬升,剧中映射的多元议题也逐渐引发社会面的讨论。

让“倒数学生”考青北?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撞

就目前播出的内容来说,《鸣龙少年》立足近几年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新阶段。为了推进各区域教育公平,作为市重点的鸣英中学,将与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龙海中学合并,前者一本上线率98%,后者二本上线率也仅20%,悬殊的差距带出一系列矛盾。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重回校园的雷鸣老师(张若昀 饰)决定搞一场教学试验,在学校排名倒数(考不上三本)的学生中,选出一部分组建高三11班,在一年的时间内帮助他们冲击青北(国内顶尖高校的代称),实现高考逆袭。

此设想一出,不只是剧外观众,剧中的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也是一片哗然。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高考确实是不少人改变命运的途径,但这样的试验依然犹如天方夜谭。编剧陈舒将此归纳为:“一帮失意的人要去完成一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儿。”然而换个角度,其实每个人的青春时代,似乎都曾对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执着过,那种无畏,是青春最鲜明的标签。一如陈舒所言,“这种叙事模式本身是具有浪漫主义或是理想主义气质的。”

当然,理想最终要落地于现实,《鸣龙少年》之所以能引人共情,关键还在于其浪漫主义的外壳里包裹着对现实的投射。

据陈舒透露,在《鸣龙少年》开拍之前,创作团队曾对300多名师生和其背后的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在10余所学校走访创作。基于此,《鸣龙少年》中,关于教育制度变化、新的教学方法,以及一些人物设定、情节设定等,不少都来自线下采风收集到的真实案例。尤其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上,由于该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剧中的相关台词也是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反复斟酌。

底层的内容写实,为剧集传递真实的情感打下基础。而在内容细节上,学生“花式”藏手机、不少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明显与成绩挂钩,教育制度推进的过程遇阻等现象同样折射现实,也让剧情发展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撞中,更扎实地推进。

校园剧拍出悬疑感

多视角下的群像叙事

也是由于浪漫与现实的糅合,《鸣龙少年》给人的观感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剧,剧中以11班这个特殊集体,带出雷鸣、桑夏(黄尧 饰)两位老师,和五个性格各异的少年群像,并尝试从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等多个层面,探索剧集新的表达方式。

最直观的表现是,《鸣龙少年》采用了大量电影化的视觉语言,剧中的很多镜头都借助拉满的细节服务于故事。举个简单的例子,《鸣龙少年》在勾勒程雨杉(徐若晗饰)的成长经历时,并不直言她的家人重男轻女,而是在老师家访时,将镜头扫过她的房间,那是一个坐落在一楼麻将馆的狭窄小屋,门上写着“不是厕所”,而老师借用卫生间时上了二楼,镜头带过墙上的全家福,一家人的照片里唯独没有程雨杉。

同样,李燃(王锵 饰)的童年经历也有相似的表达。父亲的葬礼上,除了奶奶的哭声,镜头里的其他人一片嘈杂,甚至打起了麻将。还在上初中的李燃做了一个驱赶苍蝇的小机器人,盖棺前,那个机器人跌进父亲的棺里,不只隐喻一个孩子梦想覆灭,也暗示李燃其实是一个物理天才。

在这个过程中,镜头的视觉空间被更多信息填满,不同的人物、情节之间也形成更强烈的对照。比如一场变故之后,李燃与奶奶流落街头,无处可去的他们敲开了雇主的房门,开门的正是李燃的同学沈耀(李明德饰)。就在前不久,他们两人都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只是前者作检讨,后者则是优秀学生代表,强对照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情绪上的触动。

此外,《鸣龙少年》的电影感还体现在剧集的结构搭建上。具体而言,第二集片头,李燃父亲的葬礼整体用了黑白色调,而在第三集,则以程雨杉母亲奉子改嫁的婚礼开头……几乎每一集片头都有一个不同风格的序,有的甚至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表达,去完善人物经历、或是填补一些情节的成因等,使人物塑造更立体,情节推进更顺畅。

显然,无论是更饱满的镜头语言,还是快节奏、慢叙事的风格,都能看出《鸣龙少年》尝试留出更多空间去塑造群像。以至于在这样的叙事手法下,情节层层推进、人物经历抽丝剥茧,无意中给人一种看悬疑剧的既视感。细节抛出的悬念,搭起剧集与观众对话的桥梁,不只便于观众代入其中,也在不知不觉中拉长每一个人物与观众接触的时间,为之后的情节触动、情绪共鸣做铺垫。同时,丰富的群像也打开了剧集的更多视角,使之有更大的空间去探讨多元的社会议题。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考试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塑造自己、完善自己”

实际上,尽管《鸣龙少年》播出的内容还不算多,但其实已经能够感受到,剧集在尝试传递差异化的高考理念。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谋求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路越来越多,高考也不再是其中的决定性事件。但我们依然重视这场考试,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高考承载的意义更多。

剧中,雷鸣为了组建11班,在高三学生中做了一场社会学试验,通过十个问题,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差距。但戏剧化的是,在当前高速信息化的时代,这样的鸡汤式发言已经很难奏效,更可悲的是,那些因为初始条件过差而被远远甩开的人,已经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对学习的价值产生怀疑。

由此而言,《鸣龙少年》表面上是一个高考逆袭的故事,五位少年也确实都在学业上有质的飞跃,但更深层的,该剧所传达的不只是青春时代的热血故事,而是重塑自我的人生议题。丁黑导演也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一群后进生组团升级打怪,这样的文本本身有很强的生命意义和象征性。”在他看来,“高考这段旅程,这个经历,不在于你考得上考不上,而在于终于明白了我们一生都是在考试,而相比于成绩,塑造自己和完善自己更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影响是相互的,雷鸣与桑夏也有各自的成长。剧中每个人在直面这一人生阶段时,挑战的不只是一场考试,更是对自我的重塑,是在未来敢于直面困境、追寻梦想,而这是比赢得高考更励志的价值内核。

正如陈舒所言:“人生的要义不是要赢谁,而是要赢得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和爱。”对于每个人而言,虽然我们都不能选择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走向,一如剧中的那句台词:“龙生龙,凤生凤,但你给我记好了,后面的内容你可以自己填空。”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