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春走基层|十几位乡村校长的开年“第一会”

记者巩悦悦

初春的一场大雪,让美丽的沂蒙山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初六清晨,天色微亮,雪雾朦胧之中,徐正烈驾车驰骋在沂蒙山的雪山之中,内心热烈地燃烧着。他,是来沂源县“取经”的。

作为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校长,徐正烈在这个走亲访友的新年假期中,召集着同为乡村学校的沂南县的校长们,相聚在沂源。“看看怎样能让校长在原有基础上成长”是徐正烈此行的目的。

要把学校做成“奥运会”

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冠军的机会

寒假里的校园原本静悄悄,但沂源县振华实验学校却因为这群特殊朋友的到访热闹起来,教学楼一隅积雪上的串串脚印就是见证。8点半,“校长沙龙”开启,徐正烈担任起了这次沙龙的主持人,他想通过这十余所学校20多名校长老师的交流碰撞,看看不同学校的发展困惑是什么,他此行要取得“真经”。

教室里不时传来热血沸腾的声音以及阵阵鼓掌声。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乡村校长们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了制约教育发展的六大瓶颈,分别是:如何给孩子一个喜欢上学的理由;如何帮助教师做好职涯规划;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不足问题;家庭教育问题;重智育、轻德育问题。

该如何破解这些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呢?

沂源县教师发展中心副科长董元宏首先抛了块砖:“很多家长没考虑到孩子是有差异的,也没考虑到孩子的成长不仅来自分数,还包括健康心理和健康体魄。所以现在办学,一个很艰巨和尴尬的现状是,我们抓素养教育,培养的是能全面适应社会的,将来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就造成家长甚至是校长老师没能给孩子一个充分科学的肯定,致使很多孩子厌学。怎么才能给孩子一个喜欢上学的理由呢?”

董元宏话音未落,沂源县第五实验小学副校长王焕涛就起了身,他接过话说:“都说‘学校的产品是课程’。我认为学校只有打造好的课程,打造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学生才喜欢到学校,到学校后才觉得无拘无束。我们要把学校做成‘奥运会’,而不是‘世界杯’。因为‘世界杯’只有一个冠军,但‘奥运会’有340多个项目,有340多个冠军。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冠军的机会,这也是给孩子上学的理由。”

“我觉得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很关键。”沂源县张家坡中心学校副校长申克刚也站了起来,“前阵子我看一位校长发动态说,一位学困生虽然语数外成绩都不好,但孩子每天起来背着书包按时到校,坐在班级里学习,这也是很好的闪光点。”

“让城里学校和农村学校手拉手”

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原本默不作声的校长们此时也开始跃跃欲试。一旁的徐正烈微笑着点头。

围绕着“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沂源县石桥镇中心小学校长杜春波指出,学生行为习惯问题看似非常简单,之所以提出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经探讨,各个学校都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采取了很多办法和策略,但距离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学校留守儿童多,在行为习惯培养上怎么能征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需要探讨;三是有关特殊孩子的随班就读问题。在他们学校的700多名学生里,就有40个孩子是特殊儿童,学校探索的融合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很多困惑。

杜春波希望能在这次沙龙中得到答案。

“我以前教初中,现在刚接触小学。我认为要想养成好的习惯,身教要大于言传。”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校长孙欣说,“有时候我在校园里走,看到垃圾会捡起来。孩子们见状,在去厕所的路上也开始主动捡拾垃圾了。毕竟是一二年级的孩子,没办法用大的制度束缚他们,但通过身教就可以告诉孩子怎么做好,应该遵守什么纪律。”

得知活动面向“致力于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同仁”,沂源县大张庄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孙娟也一大早赶了过来。在她看来,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看似很小,其实很大,“没有一个老师不盼着自己的学生成功,家长和老师最应该抱团携手把孩子培养好。老师要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是真心想让孩子好,要让孩子意识到老师是真正为了他好。老师要注意沟通艺术,不要去激化矛盾。”

“校长沙龙”沟通最激烈的莫过于“家庭教育”话题了。在沂源县第五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增鑫看来,这个问题也是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最大的问题焦点。

“现在农村孩子在家也当‘小公主’‘小皇帝’,但有些因为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出去后竞争力很小。”王增鑫说,“虽然很难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但能不能让城市里的大学校和我们农村学校来个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我们一下。一些好的城市家庭可以和农村家庭做对接,通过家长带家长、孩子带孩子的方式互相关注,互相帮忙。城市孩子可以到农村家庭里体验生活、劳动实践,农村孩子可以到城市家庭接受他们的教育方式。”

沂源县第四实验小学教师崔琳琳的班里只有8名学生,一开始接班的时候感觉“太简单了”,怎么都能把他们教好,但一年之后班里孩子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工作上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后来我了解到,班里8名同学中,只有1名同学的家庭是健全的。当时我就思考怎么进行家庭教育。但我尝试和家长沟通,他们根本不会按照你说的来。怎么办呢?后来我就一人分饰两个角色,既是班里学生的老师,也是我们班学生的家长。这是我带我们班的第二年,班级的成绩逐渐好转,从最后一名到了第一名。所以我觉得有时候需要班主任老师的辛苦付出。”

“把大门敞开,让家长走进学校”

校长老师们的碰撞,给了临沂市沂南县蒲汪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庆伟一些新的启发,也让他情不自禁地上前分享自己学校的经验做法。

“我以前在县城学校工作,县城学校有什么活动,家长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特别高,但到了农村学校,大家说的这些问题都普遍存在。所以我来到这所学校一年多,就想把能做的事情做起来,哪怕改善一点。”刘庆伟说,这一年以来,他们对家庭教育做了些探索,遵循的方向就是“敞开大门办教育”。“其实我们敞开大门首先选择的对象就是家长,我们所遇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和比较尴尬的办学状态,归根到底就是缺少沟通。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会造成误判,所以我们就把大门敞开,让家长走进学校,要让家长和我们在同一个战壕里共同作战,增强一体作战的能力。”

“每周二晚上,四个联小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家长夜校,每周五下午二三节课开展家庭教育宣讲。这两个活动每周都要进行,而且我们纳入到了几所学校的考核管理。我们把夜校定位在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难题上,让家长自愿报名来到学校,围在一起讨论这段时间培养孩子遇到哪些问题,家长积极性非常高。”刘庆伟分享道,他们还搞了优秀家长评选,对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比较好、孩子成长变化比较明显的家长给予表彰,“家长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我们想以此培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自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

不知不觉间,教室里的时钟已经指向了12点半。四小时热火朝天的讨论,让校长们“众筹”来了许多办法,人人脸上洋溢出了满足感。

一直不曾发表意见的徐正烈这时也说话了,“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要想解决人的问题,就要打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这就好比自来水,当一直流的时候,里面不可避免地会沉淀一些东西,会生锈。可能水不畅通。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压。但是一年两年之后又会堵塞,最后很可能会爆炸。所以好的方法就是疏通关系。”

通过大家的讨论,徐正烈感觉无非就是三个“度”。

“通过升温度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关系,通过提高度来拉近老师和家长的关系,通过拓广度来拓展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徐正烈说,敞开校门办教育,也让家长们进来看看课堂,听听课,来个亲子运动。等活动一铺开,他们就会感觉到学校也是有温度的。“家长其实有好多资源,当这些资源能被利用,他们无形中就拥有了自信,也拥有了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长居家育子的能力,需要老师们去努力。此外,当家长之间的关系畅通,对学校的凝聚力将不可估量。正是因为不可控,才会形成不可控的能力,这是我通过今天大家的讨论所想到的。”

徐正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传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