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一般人都会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避免被退档的风险。另一方面,服从专业调剂虽然规避了“上线落榜”的风险,但也增加了专业录取的不确定性。一旦被调剂至不感兴趣的专业,考生的大学可能将在痛苦中度过。
今年全国两会,来自江西的全国人大代表温菲就建议改善高考志愿调剂,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温菲代表。图/受访者提供
温菲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在前期调研中,他走访农村时发现不少孩子在填报志愿时犯难,“现在不少地区高考改革了,但许多孩子因为不知道怎么填志愿,错过了理想的学校或专业。”
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许多省份采用了院校专业组志愿的模式。每个专业组都包含着多个不同的专业,其中有些专业之间几乎没有关联。学生只要选择服从调剂,就有可能被调剂到同一个专业组里的其他专业,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放在同一个组里。
他认为,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冷门专业的调剂生源,但对学生来说未必友好,“有些学生不喜欢物理却被调剂到了物理专业;有些学生高考数学考了超低分却被录取到了应用数学专业。”
因此,他建议调整专业组设置,改进调剂模式,让录取系统更加人性化和适应学生的需求。在设置专业调剂模式时,不要将不相干的专业放在同一个专业组里。
当学生调剂到某专业时,在考生总分达到专业投档线的同时,还要设置关键学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如果考生单科没有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视同未上线,顺位至第二志愿。同时,在考生分数达到第一志愿所填专业组的最低投档线,但没有达到所填专业要求时,也顺位至第二志愿。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杨臻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