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外来“干饭人”太多导致学生吃饭难, 别辜负了大学食堂对外开放的美意

“等了半天吃不上饭,现在就是食堂给外来人员吃,学生被倒逼着去校外吃是吗?”近日,有复旦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学校食堂对外开放后,在食堂就餐的校外人士太多,导致学生就餐困难。3月26日,复旦大学总务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接到学生反映的问题,“在跟进了,学校是开放的,食堂的老师只能劝一下,也不能强制把人赶走。”(据3月26日封面新闻)

复旦大学食堂对外开放的提示(图源:光明网)

不久前,复旦大学发布公告,对校外人士开放学校食堂用餐,此事一经报道便冲上热搜。食堂对外开放应该是属于校园对外开放的“配套”措施,今年3月1日起,社会公众可直接刷居民身份证或随申码进入复旦大学。随之而来的是在食堂窗口贴有提示,校外人员可扫微信支付在食堂就餐,这就解决了校外人士来校园参观时的吃饭问题,这个举措应该是充满了待客之道与人文关怀的精神,为校外人士的参观提供了便利。

根据相关提示,校外人士在食堂就餐时另收取50%搭伙费,这也好理解,因为校内食堂是有补贴的,但这个补贴是为师生准备的,校外人士显然没必要去吃这个补贴,加收50%的搭伙费显得合情合理,即便如此,其整体价格仍显得便宜,因此吸引了众多校外人士前来体验。

复旦大学食堂对外开放的提示(图源:光明网)

由于校内食堂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涌入的校外就餐人员过多,就会挤占原本属于师生的空间。近日,有自称是复旦大学学生的网友发文称,中午1点15分,因学校食堂对外开放,许多校外人士在食堂内用餐,导致该网友“等了半天吃不上饭”。该网友还表示,他们在学校是上课学习和生活的,下午一点多了还吃不上饭,找不到位置坐。

这也是高校是否应该对公众开放的纠结之处,一方面,社会上有呼吁高校对外开放的愿望,认为高校的公共资源应该与社会共享,以激发更多的对大学与知识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高校的资源承载率是有限的,如何平衡开放对正常教学秩序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个考验。外来“干饭人”太多导致学生吃不上饭,就是校园开放利与弊的一个投射点。

网友发布的复旦大学食堂客流(图源:封面新闻)

校园开放体现了大学的包容与友好,对社会公众来说,也要珍惜这种开放,体谅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学校刚开放时,不少人出于新奇感,想抢先来参观,这时,就需要“错峰”进校,不必都赶在热门的时候涌进校园,如果校外人士扎堆进校,学校的公共资源肯定会感到紧张与吃不消。

所以,对社会公众而言,别辜负了大学校园与食堂对外开放的美意,别以赶热闹的心态去学校“打卡”,如果学校因为涌入过多的客流而招架不住,这也会影响高校对外开放的信心。

据复旦大学总务处工作人员介绍,在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食堂的工作人员会进行分流,因为学校是开放的状态,“有人坐在食堂位置上,工作人员也只能去劝一下,需要靠大家的自觉。”这对社会人士也是个提醒,自己到学校来参观,毕竟是做客,要体谅学校的难处,能不添麻烦的就尽量不添麻烦,如果发现学校食堂人数众多,可以不去添堵,或者避免在周末、节假日这样的高峰时段进校,相互体谅就能创造更加友好的氛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