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汉服、包青团、放风筝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清明文化交流

穿汉服、包青团、放风筝……3月27日,在清明来临之际,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传统民俗节庆为载体,举办“踏‘清’行,‘筝’春色”清明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中外师生共同“沉浸式”体验中国清明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此次活动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故事双语宣讲团承办,通过讲清明、制青团、放风筝等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参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因此得名。”身着汉服的中外学生们在宣讲团成员黄雅婕的娓娓道来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古诗词中的春色,了解清明的起源和习俗。

“听说春天里第一次吃青团叫做‘尝春’,平安喜乐都会如约而至。”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胡凯蝶同学兴奋地告诉大家,在场的留学生们更是迫不及待想要亲手制作青团。他们向身旁的中国学生认真请教每一个步骤,干劲十足,一阵搓、压、揉、团后,品尝自己做的食物,也体会到了节日食物背后的文化意义。

宣讲团成员田亚灵一边陪伴留学生制作风筝,一边介绍道:“风筝又名纸鸢,它的故乡在中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留学生珊珊激动地说:“这枚风筝送给春天,赠予友谊,我要把它带回我的家乡。”“汉服非常精致,能穿着它放风筝我真的太高兴了!”留学生娜娜兴奋地告诉记者,“穿上汉服,我觉得自己更‘中国范’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汉服体验,更是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浸与学习。”

传统节日是“活着”的文化,青年要担起文化传承之责,更要负起文化传播之任。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徐天虹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针对中外师生策划开展的‘感知中国’系列文化体验活动的子活动之一,系列活动旨在为中外师生体验中华文化魅力搭建常态化浸润式实践平台。下一步,学院将坚持常态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积极主动发挥外语学科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优势,架起文明互鉴桥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袁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