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问起教育行业,恰巧前几天和同事聊过这个行业。简单分享一下。也借着教育行业的思考,聊聊关于需求的生意。
教育行业整个板块下跌了不少,包括K12、高教、教培之类的子行业。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这个行业可以抄底,理由是需求一定存在,看看周围的日韩台港,特别是教培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关于我国与日韩台港的教培行业或者教育行业的区别,卖方以及网络上的很多文章已经分析的很全面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我就不重复了。但这些分析其实基本上立足的还是那个前提——需求存在的基础上,各个市场只会有具体细节上的差异化。大的方向是很好的。
大家都默认这个前提没问题,为了提供更丰富的视角。我们在此分享关于这个前提的一些思考。需求存在的基础上——靠市场经济的力量——生意模式出现——投资者找到标的投。这个是大众的逻辑链条。无论是zhengce还是事件改变的只是过程。这个逻辑链条是我们在很多行业都看得到的,特别是消费行业。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
需求是不是会必然催生生意。这个是不一定的。人类的需求里面有些需求是违背法律和社会价值观的,这些必然不可能成为生意,有哪些大家可以想一想。而另外有部分需求是普适的,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里最底层的需求。这部分需求在大部分文明社会,都会变成社会公共产品提供。一旦成为社会公共产品,可能市场在里面能起到的作用就比较微弱了。
大家可以看看燃气行业、看看火电行业,郭嘉限制了企业业务的净利润率。因为它们的产品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提供,为了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所以并不是有需求基础,逻辑链条就能走下去。归根结底,我们作为投资者投的不是需求,而是拥有好的生意模式的企业。
这点很重要。因为你常常会听到,“因为有需求,所以能投。”之类的话。请记住,我们投的一定是商业模式。有需求,并且能达成不错的商业模式,才有投资的可能。回过来看教育。K12大概率会是提供社会公共品的行业,无论是因为升学率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主体间还存在竞争,但作为社会公共品,提供产品的企业主体间的鸿沟会被缩小甚至抹平。小而美,小而强的企业可能长期存在,但是大而强的企业大概率不会出现。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些原因,比如这个行业贡献不了太多税收,从小培养孩子丛林法则也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等等。
教培会相对有意思一些,理论上这个行业完全靠市场经济调节是可能的。但是考虑到与K12间的交叉联系。也带有部分社会公共品的属性。大家可以去想一想那些行业——同时满足市场与计划双属性的行业。是不是也有一些,特别在我们这个经济体。比如银行业。这样的行业,国有资本会成为主导性的力量。教培行业作为小行业,又不代表我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税收贡献也小,实际上是重要性极小的行业。在 考模式下,一个孩子其实只是在于国内同一地区的另一个孩子竞争。当这个行业重要性极小,那么正面效应思考就可以放下,在zhengce的选择上肯定是思考限制它的负面作用。那么是不是可以,我干脆也全部国资主导,给所有的孩子提供类似水平的社会公共产品,反而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如果真的看这个行业,一定要注意这个可能。它不一定发生,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所以在这个行业里好的生意模式会是哪些,可能大家就会有答案了。
相对来说,高教的问题是最少的。在商业模式的本质上,不存在很明显的风险点。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竞争与企业质地的问题。这里面去想一想,或许会是个选择。当然,这都是一家之言,提供一些角度而已。欢迎大家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