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在择校上一直有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那就是去名校当“凤尾”对学生有利还是去普通学校当“鸡头”有利。
去名校当“凤尾”必然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更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对于这个选择总是非常犹豫,在得与失之间痛苦地挣扎。
而选择在普校当“鸡头”,则可以保持自己的优秀,在心理上得到很大的满足,但在另一方面,失去了和顶尖高手面对面竞争的机会,上升空间非常有限。
通常情况下,学生和家长更愿意去名校当“凤尾”,这样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直面更优秀的竞争对手,无疑也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呢?数据不会骗人,这里用今年高考的2个上海 学校的学生做一下对比,结论自然也就非常清楚了。
上海中学作为上海四大名校之首,其生源的优秀根本毋庸置疑,衡量这个学校的高考成绩用的清北复交率,这个比例高达50%以上。
上海中学东校也是一所市重点 ,其生源质量也有相当的保障,但和上海中学比起来,则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上海中学东校是上海中学参与管理的市重点 ,为此,这个学校有一个福利,那就是高二年级前10的学生,可以在高三去上海中学跟读。
但事实上,每年高三去上海中学跟读的学生,只有5-6名。原因很简单,压力太大了,很多排名前10的学生,不愿意去上中受这个刺激。
小杨高二在上海中学东校排名年级第3,自然获得了上中跟读的机会,虽然她知道在上中会遭遇什么,但依然勇敢地走出了这一步,和她一起的有6名同学。
高三开学第一周,小杨就遭到当头一棒,数学周爽,老师对班级最后一名的学生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指责学生暑假作业没有认真完成。
小杨看了看自己的成绩,比班级最后一名还低3分,在试卷分析中,她连头都不敢抬一下,读书到现在,她一直品学兼优,还从来没有这样的遭遇。
而这不过是开始,上中每天晚自习到9点多,8点必须完成作业交给课代表。但小杨无论如何拼命都无法完成作业,而上中的孩子不但能轻松完成作业,甚至有时间去逛校内的超市。
每次考试,对小杨都是一次刺激,她每天晚上熄灯后都躲在卫生间看书写作业,除了用时间来堆积,她想不到任何办法来改变或者缩短这个差距。
小杨拼命努力的情况自然落在同学们的眼中,上中的孩子非常有爱心,同寝室的同学轮流给小杨讲题,告诉她解题的思路,甚至纠正她学习上的误区,补全她的漏洞。
她在上中的日子很煎熬,但小杨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她从年级倒数慢慢地提升到了班级中下游。
然而再往上,就极端困难了。事实上,小杨在高三下半学期,几乎没有任何的进步,这并不奇怪,毕竟这里是上中,要超越这些学霸又谈何容易。
高考,小杨以588分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了上中的平均分。当时和小杨一起从上中东来到上中跟读的学生,有4人考入了复交。
而当时在上海中学东校未能前来跟读的4名学生中,仅1人考入了华东五校这个级别的高校,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66.7%和25%的比例,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名校的环境,名校的师资,名校面对的竞争对手,甚至是名校学生的榜样效应,综合起来,产生的催化作用是巨大的。
很清楚了,在普校当“鸡头“,即使考到年级前5,也未必及得上在名校考个平均分的水平,而年级前5和平均分,哪个难度更大不言而喻。
总体而言,名校“凤尾”的性价比远超过普通学校当“鸡头”,数据已经清楚地显示了结果,这不是一年的数据,历年数据基本上都是这个结果,上下的差别非常有限。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也必须看到,小杨毕竟也是市重点 的学生,她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并不差,欠缺的无非是一个机会和环境。
但如果是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直接扔到上中,大概率会就此沉沦,因为差距太大了,在一年内要完成逆袭,几乎不太可能。
因此,结论也就非常清楚了。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能够坚持下来,不气馁,不放弃努力,“凤尾”必然强于“鸡头”。
当然,学生也要正视自己的实力,如果确实差距太大,自身抗压能力不强,自尊心又极强的学生,或许选择“鸡头”更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