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考在某种意义上讲,或许可以算是里程碑的一年。体育、美术纳入总成绩开始推广,英语的主科成绩在部分省份被缩减。
被讨论最多的,当属普高与职高比例的问题。因为中考普高录取率降低到50%,学生们为了避免去职高,开始了新一轮的内卷。
特别是徘徊在班级中游水平的学生,稍不留神可能就不能达到普高线,如果因此而去职业 ,可能对于任何家长而言,都会感到可惜。
而今年各地中考成绩出炉后,更是引发了很多讨论。高分扎堆,普高线大涨,500多分太常见。有的城市省重点分数线与普通 分数线仅仅差30分。
这意味着其实在被普高“淘汰”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并不差。看着孩子疲惫的样子,很多家长表示心疼,终于一位北大教授说出了家长的心声。
中考分流是否有点残酷,教授说出家长心声,提议实行10年义务教育
中学生“内卷”严重,校外补习可能“另起炉灶”
姚洋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授,对于教育改革一直有着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这次“双减”政策落地后,他也有了更多的感触。
国内中学生的负担我们有目共睹,学科培训班的盛行,一面给了孩子们提升成绩的机会,而另一面也加剧了“无效竞争”。
所有人都变得更辛苦,然而中考录取率摆在那里,即使最后一名也很优秀,也难免要出局。控制补习,正是减缓这类现象。而姚洋教授则提出了另一种方案。
他认为严格控制校外培训,只是减负的第一步。尽管国家在倡导家长理性看待补习,但一定会有不少父母,在这个时候更加热衷暗自补习,校外辅导可能转入“地下”或一对一形式。
北大教授提出10年义务教育,并杜绝择校现象
所以想要更彻底地缓解中国学生的“内卷”,制度上的改革或许是下一个方向,姚教授提出:小学可以5年制,将初中、 合并,推行10年义务教育。
家长们唯恐孩子被落下,无非是因为不同 的教育资源和水平相差太大。将初中和 并为一贯制,上初中随机分配,不要将优等生源过度集中,也就不会有“超级中学”。
这样的话,其实各个学校在生源水平上,整体就不会出现巨大的差异,择校和“内卷”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而对于高校来说,10年的基础教育其实也够用了。
姚洋老师还特别关注了中考分流的问题,他认为十几岁的孩子,本身还没有“定型”,未来还有多种可能,按照学习成绩过早分层有点片面。
高考后再分层,会对学生更有利吗?
梳理一下北大姚教授的观点,其实就是将中考开启的分层,延后至高考。因为将初 合并,避免了学生在初中后就被迫读技校。
等到高考时,再让学生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十七八岁,思想已经比中考时成熟得多,成绩平平的学生进入高职类院校,也不会让家长太担心。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初中时期已经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那些没能进入普高的同学,即使升入 也难以有足够的竞争力。
他们觉得,这些学生参加高考的话,大概率也会面临淘汰,与其继续在 学习功课,还不如早点学习技能和增加社会经验。
笔者个人觉得,中考确实有一定的残酷性,特别是那些500多分还无法读普高的学生,未免太遗憾。不过姚教授提到的初中 合并,目前实施的可能还不大。
完全打乱生源,随机分配学校的话,虽然看上去比较公平,但学习水平相差太多的学生,坐在一个课堂上难以保证最优的教学效率。
所以初中升入 时,完全不做筛选,可能也不是一种最优解。但是适当放宽普高升学难度,并采取一些调节手段,拉近省重点 和其他普高的距离,对于减缓学生压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今日话题:你支持10年义务教育的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