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征集志愿,基本上在去年已经初现端倪,今年算是进一步的发展阶段吧,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一点也不奇怪。总体上来讲,它是我们国家 发展到普及阶段的必然产物。什么意思:上大学不再是一件看起来高不可攀的事情了,只要你想上,也花得起钱,就一定有学可上。
一方面,新的高校不断地涌现,原有的高校大幅的扩招,另一方面,适龄的生源高峰期已经过去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高校零投档,多次征集志愿,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实际上,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而征集志愿,包括某些院校零投档、多次征集志愿,大致的类型有五种:1、部分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个出现征集志愿,或者说即使多次征集志愿,依然招不满学生,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号召力了,一味的追逐高收费,而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可程度。
这些年,国家发展了,大家的见识也和前十几年的时候,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在国内很多用人单位见识了一些海归的“优异”表现之后,那么,对待一些洋文凭的认可度也学会区别对待了。这种情况下,一些没啥优势的中外合作项目,动不动年收费十几二十万的,家长和考生凭什么要选你?性价比太低,别人直接国外留学也就这点钱,甚至还便宜点,关键是专业可以选择啊!
2、部分有限制条件的招生方式,由于符合条件的人数有限,而有时候一些条件又比较苛刻,所以出现投档不足的情况。比如像是地方公费师范生、地方免费医学生。这类招生,毕业生有服务年限、服务地域的要求;招生对象往往还有限制,所以,就会出现“想报考的没资格,有资格的不想报”的现象。
3、一些学校,在高校的升级过程中,有“拔苗助长”的现象。而一些高考老大难省份,为了使得自己省内的相关数据好看一点,就会出现,本来是二本实力的,在省内一本招生;本来是个专科水平,强行升格本科,然后就本科批次招生了。这种现象,在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广西、云南等省份,并不少见。问题是,信息时代了,学生没那么傻!
4、部分民办高校,办学实力也就那么回事,甚至于自有的师资力量都不具备,啥热门开设啥专业,或者是啥专业省事、省钱开设啥专业,学费还逐年地上涨。凭借早期的政策红利,完成了原始积累,就错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只要我立起旗帜,列出招生计划,就会有学生举着钱,挤破脑袋来求学。
殊不知,招生宣传做得再好,也抵不住口口相传啊!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学生没那么好骗!你的教学质量不行,毕业生就业、升学的质量不行,学生凭什么选你?
5、部分专科层次的高校,由于专业设置不突出,师资、办学力量一般般,甚至是学校开设专业、课程等,严重的脱离实践,从而导致自己学校的毕业生,存在很多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而这种现实,又会反过来对于自己的招生,起到反面影响。
总体上来说,目前每年高校的招生计划总数,已经非常的接近于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了。而实际上,由于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复读。那么,这种情况下,一些办学实力 不行或者说是没有什么特色的高校,完不成招生计划,是必然!那么,对于这些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什么降分录取,多次征集志愿,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大胆猜测一下吧,十年左右的时间,将会出现一批实力不咋样,专业无特色、师资无保障的高校,破产倒闭、关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