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班内学生成绩差距大, 老师如何上课?

一个班内的学生成绩并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大多存在着差距,有的差距还很大,那么老师该如何上课呢?

分班的时候就已经造成了班内学生成绩差距过大的问题,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不可能分出好中差等级的班,只能划分平行班,而平行班内的学生成绩会按照好中差的等级排列,也就是说,每个班都有成绩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而且每个班的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成绩对比也是不相上下,好的和好的对比,中等的和中等的对比,差等的和差等的作对比,都差不多,以示公平公正。但上课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老师讲快了,讲深了,成绩中差等的学生跟不上,听不懂,而成绩好的几个学生却学得游刃有余。要是老师讲慢了,讲浅了,成绩中等的学生就学会了,成绩差等的学生也会有一部分跟上来,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不好好学的,而成绩好的学生明显“吃不饱”。如何平衡这种不均衡现象呢?

教育界经常喊“不要让一个孩子掉队。”其实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学生成绩好中差参差不齐的班级,更是不能做到很好地协调。即便有人提出分层次教学的说法,照着这样的说法去做了,也不能做到很好地平衡成绩不均衡的现象。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就是按照成绩分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班级,还是走了按成绩分班的老路,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此教学的结果就是照顾了成绩好的学生,而丢掉了大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抛弃了所有成绩差的学生。有的学校声称让好老师教成绩差的班级,大有“起死回生”之意,其实效果照样不好,反而浪费了教师资源。

学生成绩差是有原因的,要是按照学校的教学套路走,大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都能变成成绩好的学生,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套路就真的值得拿出来标榜一番了。只是大部分学校都做不到,而私立学校却能做出一点成绩。私立学校可以融资,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压力,当然也就把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督促起来了。公立学校不敢那样干,也不会按照教学成绩好坏来给老师发工资,当然,老师们压力也就不大了。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但升学班的压力比较大,老师们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为了多考上几个重点 或重点大学,当然,他们也仅仅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认真负责,而对于成绩中等和差等的学生却不会负责,因为这些学生大多考不上,甚至一个也考不上重点 或重点大学。只是,老师们从来不会说他们考不上,而是只会用励志的故事和名言刺激他们,让他们努力奋斗,争取考出好成绩。用心良苦,但还要付出实际行动。只是靠励志故事和名言激励,却不认真对待他们,其实有忽悠人之嫌,更有瞒和骗的意思。

要是自然班上课,老师还是追求整体成绩的。毕竟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要给每个班级排名的,考学生的目的就是要衡量老师的教学效果。老师会不遗余力地督促先进,鞭策后进,但讲课的时候还是只能顾及一些成绩好的和中等的学生,不然教学进度卡着呢,要是讲慢了,考试的时候就会跟不上进度,考不好了就要受到批评。于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主儿,成绩越来越不好,也只能怨自己不好好听课,不好好做作业了,其实和老师讲课有很大的关系。

到了毕业班的时候,老师们就会只专注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毕竟,他们才是老师的希望。学校衡量毕业班老师的标准不再是整体成绩,而是有几个学生考上几个重点中学或大学,有几个学生能考上普通中学或大学,而不会衡量有多少学生连普通中学或大学都考不上。于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老师们讲课、批改作业都要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倾斜,成绩中等的也会受到优待,而成绩差的基本上就不在老师的专注管理范围之内了,只要他们上课不闹,不影响其他学生就算是遵守纪律,至于听不听课,做不做作业,老师就不做严格要求了,还不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时候好呢,那时候起码老师还是对他们负责的。

老师会对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印象深刻,甚至认为学习成绩好就哪方面都好,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是印象深刻的,甚至认为学习成绩差就什么都差,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那种,当然也就不抱任何希望了。而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老师们印象并不深刻,有的竟然叫不上名字,算是老师记忆中模糊的一群人了。这部分人中有可能蹦出一两个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可能有一部分沦落为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并不以之为然,而是要看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了。

说白了,正常上课的情况下,老师顾及的是成绩好和中等的学生,不能也不会顾及成绩差的学生,到了毕业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作为教学的毛病和弊端,并不能一时得到根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