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教育走直路走近路抓发明作品, 看似巧妙其实有点笨拙!

创造力传统测量法的学校成绩旧概念是表示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考核方式是“定时(120分钟)定量(150分)”。假如我们把“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效率等于工作量除以时间”“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等公式或概念移植到“学校成绩”这个问题上来,就会发现创造力传统测量法的学校成绩旧概念没有说清楚“学校成绩”由哪些要素构成,比如,是思维力大小、方向、作用点还是学习时间、学习效率等要素?没有对具体要素进行描述,具体要素含糊不清。“学校成绩等于学习效率乘以学习时间(学习效率等于学校成绩除以学习时间)”新的概念,明确告诉我们“学校成绩”由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两个要素构成,“学习效率”由学校成绩和学习时间两个要素构成,有具体要素的描述,非常清晰。根据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概念,会创新出“定时不定量”(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看分数,谁的得分多谁获胜)或“定量不定时”(在得分相等的情况下看时间,谁用的时间最少谁获胜)计算学校成绩新的考核方式。

假设我们把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纳入创新类竞赛的主要项目,是不是参赛的门槛低,每个班级、学校都可以选派一部分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参赛,参赛的学校和学生面广,能够调动和发挥很多学校和学生参加创新教育的积极性?

一方面,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能够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和发展每个学生的生产力,保障每个学生每天努力的方向正确,在自己现有的能力、成绩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定时不定量”或“定量不定时”计算学校成绩的考核方式所形成的读书学习与开发创造力的时间“紧迫性”的压力关系是灵感的源头。灵感又是创意的源头。显然,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是创新教育最软弱,最容易被攻破的地方,是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的“入口”是先抓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再抓创意作品;或者先抓创意作品,再抓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最后抓“发明作品”。而不是走直路走近路,开门见山抓“发明作品”。

电视连续剧《领袖》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错就得承认错误,败就得承认失败。败孕育着胜,胜潜伏着败,这就是辩证法。要想转败为胜,就得把双脚深深地插在这泥土里,使主观臆想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有些同志就是知道打胜仗走直路走近路,却不知道有些时候,也是要打点败仗,走点弯路走点远路。”

我们要敢于承认过去开展创新教育走“发明作品”这个“入口”的错误。创新教育的“泥土”是以阐述创造学中各种“通理”为宗旨,让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在通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况去体验各自领域中的创新规律,建立适合自己的创新方法,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创造力的目的。创新教育走点弯路走点远路就是先抓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再抓“创意作品”;或者先抓创意作品,再抓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最后抓发明作品。创新教育走点弯路走点远路正是为了更好地走直路走近路—抓“发明作品”展示学校办学效果。

创新教育走直路走近路抓“发明作品”看似巧妙的“入口”就变成了笨拙的“入口”;创新教育走点弯路走点远路看似笨拙的“入口”实则变成了巧妙的“入口”。所以,我们建议中小学校在创新教育中,借助“科技节(或科技活动周)”的力量设置“(创造力传统测量法新的)学校成绩、创意作品、发明作品”三个奖项,用看似笨拙实为巧妙的“入口”抓好创新教育,展示学校办学效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