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打击培训班时, 美国父母正疯狂鸡娃

我那九岁的孩子最近开心到要作死,因为很多辅导班都停了。

为了坚决维护自己不上课外辅导班的权利,他甚至迅速记住了政府的新政策。

对,就是“双减”,他能清楚的告诉我们“双减”到底是啥:旨在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儿子的意思很明显,我们要再想办法让他参加课外辅导,往小处说是明知故犯,增加孩子负担,让他不快乐;往大处说,是违反国家政策,残害祖国花朵。

论罪当诛。

不想上课的美国娃。图源:MAX GERSH/RRSTAR.COM

然而,就在此时,曾经一直被外界认为提倡“快乐教育”的美国,也在发生一场变化——美国父母变得越来越“鸡娃”,他们争先恐后把孩子送进辅导班。

甚至,连一些地方政策,都不得不为课外辅导班做出改变。

课外辅导班,也成为美国增长很快的一个行业,辅导班老师的收入,甚至比投行从业者还要高。

这可能是让很多人吃惊的一个现实——美国,已经成为一个“补课大国”。

穿着纸尿裤的学生

帕万·丁格拉是美国顶级私立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教授,专注社会学和美国问题研究。过去八年来,他一直在跟踪研究美国的课外培训班现象,还就此写了一本书:《超级教育:为什么好学校、好成绩和好行为还不够》。

他发现,美国很多相对富裕的家长,正变得越来越忙。每当孩子放学后,他们就会开车送他们去参加各种培训班。

除了足球、钢琴等才艺培训外,他们去的更多的是文化课补习。

《超级教育:为什么好学校、好成绩和好行为还不够》。图源:Amazon

这些孩子上的原本就是很好的学校,在学校里,通常也有着不错表现。然而,他们在放学后,依然要接受培训班老师或者私人辅导老师的长期辅导。

在撰写“超级教育”一书时,他采访了100多个美国家庭,有传统就比较重视教育的亚裔家庭,也有很多白人家庭。“他们的孩子往往都会在课后,上辅导班,或者参加某些学科竞赛。”帕万说,“当然,也有家庭两者都会参加。”

而且,他们还不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才去补课的。这些孩子,几乎都在教学质量优异、学生成绩较高的学校就读——大概相当于我们这边的名校或者重点学校。

家长送孩子参加这种培训班,当然不会是让孩子寻找快乐;他们就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成绩。

很多中国人都熟悉一个华裔面孔: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她因对女儿的严厉教育而在中美两国都很出名,人们还叫她“虎妈”。

“虎妈”蔡美儿。图源:Getty Images

“虎妈”的身份和名气,常让人意识到华裔群体对教育的过度重视。但同样,它也常令人忽视另一个现实——她的丈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白人。而他,也是笃信这套理念的。

他们的大女儿蔡思慧就曾回忆说,有一次,她在考试中取得了一个极高的成绩,母亲蔡美儿高兴地向她祝贺。这时候,父亲却质问她:“你为什么还错了两题?”。

在美国,很多白人家庭其实也很重视成绩,他们将孩子的成绩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认为孩子能考上资优班,代表着自己的教育成就。

外界一度认为,“虎妈”式教育一定会给孩子造成严重心灵伤害,但以庸俗的成功学视角来看,并非如此——至少,“虎妈”家的孩子不是这样:“虎妈”大女儿蔡思慧2015年从哈佛毕业,获得哲学和梵文双学位,2018年从耶鲁法学院毕业,现在在大法官办公室工作,并计划成为陆军检察官;小女儿蔡思聪现年23岁,2018年从哈佛毕业,获得艺术史学位,目前在纽约某公司任分析师。

“虎妈”蔡美儿与她的女儿们。图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始终坚持捍卫父母的教育风格,蔡思慧曾在一段视频中说:“我妈妈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我的父母对我寄予了厚望,并相信我有能力完成,这让我更为自信。”

而且,这种教育模式,在美国也并非只有“虎妈”家在进行。

在纽约,为了让自己三岁的孩子挤入该市的“资优”项目(Gifted and Talented),许多家长会让还没摘纸尿裤的娃上动辄几千美元的训练营。

“资优”项目俗称天才班,被选中的孩子可以优先进入纽约专门为这类学生服务的学校或班级,教学进度也比常规班快。

有问卷调查发现,较多白人家庭将孩子的成绩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认为孩子能考上资优班,代表着自己的教育成就。

越有钱的家庭越“鸡娃”

听起来有些违和,但帕万确实说出了“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这句话。这和中国人曾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异曲同工。

Kumon,日本一家专注课外辅导的公司,1974年,他们就把分校开到了美国,并且迅速扩张。其目标人群是从三岁开始的儿童。他们教这些小孩如何识别字母、数字、图案和形状。“我甚至看到在Kumon中心,有一个穿着尿布的孩子。”帕万说。

日本课外辅导公司Kumon。图源:Kumon HP

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也正把孩子送进辅导中心。帕万曾试图搞清楚这样的家庭数量有多少,却没有成功。但他相信,这个数字正在持续增长,而且,这不断增长的家庭,在孩子课外辅导上投入的金钱也越来越多。

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否有大学学位,人们的收入差距都不大。因此这是“宽容养育”的黄金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散养时代”。家长觉得,花18年时间一直唠叨孩子学习在经济上效益不大。

我们对美国“快乐教育”的认识和想象,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这个时代的影响。

据调查数据,1980年,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比 毕业生高出约30%左右。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不平等现象加剧,大学生与 生的收入差距扩大到70%。

美国“快乐教育”。图源:网络

相比之下,获得大学文凭的难度并没有降低,1980年至2005年间,大学毕业生的相对供给量平均每年仅增长2%。这就意味着把孩子送进大学,是一件虽然艰难但值得的投资。

帕万曾问一位美国母亲,为何费尽心思逼着孩子上培训班?

“因为它有效,”这位五年级学生的母亲说,“看起来公立学校的数学课程并没有提高她的数学能力。所以,我们继续这样做(让他参加辅导班)。”

不止美国,很多西方国家都有这种趋势。

在荷兰、西班牙、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的多子女家庭里,光是处理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的接送,就成了一项需要精细化管理的作业:一三五爸爸负责送男孩去踢足球,妈妈负责送女孩去游泳,二四六还有数学、编程、芭蕾、国际象棋、童子军等各种活动。

"鸡娃"时间表。图源:Planning With Kids

而且,越有钱的家庭,越是鸡娃;坚持快乐教育的,更多是普通工薪阶层。

据社会学家安妮特·拉罗(Annette Lareau)的研究,贫困和工薪阶层家庭中,“父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自发展开的,只要他们有吃的、有住所、有其他基本支持就可以”。

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则扮演了更加雄心勃勃的角色,拉罗称之为“协同修炼”。“在这些家庭,父母积极培养和评估孩子的才能、观点和技能,他们进行了刻意和持续的努力,以刺激儿童发展,并培养他们的认知和社交技能。”

显然,后面这类家庭,效果明显。美国一项对数千名青少年进行随访的国家研究数据发现,鸡娃家庭的后代,更有可能从大学和研究生院毕业。

“假笑男孩”扶额。图源:网络

这个结果甚至在全球也适用。2012年,全球各地针对15岁国际学生进行的评估计划测试(PISA)显示,“鸡娃”父母的子女,分数更高。

强者利用教育的力量,令子女(至少在学业上)更强,这是当下不平等的时代的冷酷现实,这在任何国家都很常见。

在这种氛围下,美国家长才变得越来越“鸡娃”。

一场日益激烈的教育军备竞赛

帕万经调查发现,虽然营利性辅导企业在美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在过去的 20 年里,它们在城市和郊区社区都得到了发展。

像Kumon、Sylvan、Kaplan和Mathnasium等连锁课后辅导公司,父母每月向这些跨国公司支付大约200美元,让每个孩子每周上一两次数学、阅读和其他类型的课程,这些辅导班的课程比学校提供的课程更具挑战性。

Kumon的业务蒸蒸日上,其收入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 60%。Mathnasium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也是北美增长最快的特许经营商之一。

一位在波士顿郊区公立学校上学的孩子的母亲观察到,镇上有一个补习中心非常受欢迎,以至于该镇“不得不改变交通模式”以适应补习班的上下学时间。

嗯,地方政策,为培训班而变。

课外培训班。图源:网络

一位中心主任说,她的发展计划是在已经拥有高排名学区的地区开放,因为这些家庭已经表现出对教育的投入意愿,并且他们有能力支付更多费用。另一位董事将他的广告工作定位在他富裕的波士顿郊区,年收入至少为12.5万美元的家庭。

自2008年经济衰退以来,虽然美国其他行业在苦苦挣扎,但补习辅导行业却增长了50%以上。如今,美国补习服务市场已经高达70亿美元规模,出现了近50家特许连锁辅导公司,最大一家是源自日本的公文(Kumon)数学和阅读辅导中心,旗下拥有约1400家连锁机构。

2019年1月,锡安市场研究(Zion Market Research)发布研报,2017年,北美私人补习市场占全球最大份额,达32%。锡安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完善的 体系吸引了大量移民学生,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也与公共教育质量下降,北美地区对课外辅导的需求增加有关。而北美市场的主导者是美国。

美国家长和孩子们对常春藤盟校等精英学校的追求,导致补习风愈演愈烈。简言之,收入前20%的家长都梦想把子女推进排名前50的名校——至少学校排名不能逊于自己当年。

就这样,美国的基础教育,也开始“卷”起来了。

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竞争力变得更强。这也让那些之前没参加辅导班的孩子,压力变得更大。

波士顿地区的一位小学校长说,在校外上课的学生“让其他孩子感觉很糟糕,因为他们更聪明、更有能力、做得更多、做得更快”。

“结果,我看到了一场日益激烈的教育军备竞赛。家庭感到压力,以确保他们的孩子学习到足以超过他们的年级水平,并在班级中排名第一或接近榜首。”帕万说,“这种现象出现在越来越年轻的孩子身上。许多家长告诉我,他们让他们的小学生接受超级教育,只是为了“跟上”那些已经这样做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