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9月26日,大连市教育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大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大教发〔2021〕22号)”,提出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作业管理以及课后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在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基础上,针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制定并完善符合学校实际、可操作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落实落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强化备课工作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以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引领,准确驾驭本学科教学要求,科学制定各单元和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要精准分析学情,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加强对教材德育元素的研究,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系统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要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要围绕单元和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有效的课堂形成性练习;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基于学情,增强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质量关键所在。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严格落实教学设计确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做到应教尽教,杜绝超标、超本的现象和行为;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基本要求;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生互动;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式、项目化、体验式、合作式学习,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将评价融入教学,实现教学与教育的融合;要规范落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态、情绪、板书、语言等符合教学规范要求。

加强作业设计、布置与反馈

开展作业布置行动研究,精心设置有效作业;创新作业类型方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强化作业反馈,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要规范作业批改,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并重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要完善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程标准;要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和优秀作业设计评选制度。

做好课后辅导

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辅导应以个别辅导为主,教师可采用答疑、补课、组织小组互助活动等形式进行。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解答,但要严格限制统一辅导时间。严禁把辅导当成课堂教学的延续,更不得以辅导为名讲新课、赶进度。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排除后续学习障碍。通过选择性作业的指导,扩大优秀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其优势特长,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

坚守“底线”要求,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起始年级要做到“零起点”教学,重点强化对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各学科的监督;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平均不超过90分钟;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要认真批改、反馈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辛敏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