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追求体育课“绝对安全”可能适得其反:短期越安全,长期越不安全

2019年时,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则并不起眼的新闻:

郑州市金水区的某所学校,在一节体育课上,一位学生因为跳高落地时触杆摔倒,身体压到手臂,造成骨折。结果当然是可以预见的,家长兴师问罪,学校赔偿了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各种费用。

此事件后,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校方干脆将跳高这类“看似有较高风险”的运动,都改成了踢毽子之类的无风险运动。搞笑的是,就是在踢毽子这样的体育课上,又发生了学生晕厥的事件,又被家人问责。结果,学校杯弓蛇影,这所学校的体育课变得更加谨慎和保守了。

孩子们看起来是“安全”了,他们也失去了体育锻炼和体验运动乐趣的机会。事实上,近年来在体育课上发生的孩子受伤、甚至猝死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上变得越来越保守。

许多三十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很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变得这么“弱不禁风”了,本来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体育课,啥时候变成了“最危险的课”了?

怎么才算“安全”?

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前,大家会有一种印象,好像每家的孩子都是“散养型”的,就是吃饱、睡好,就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到了“独生子女”的时代,每家都只有一个宝贝,孩子变得越发娇嫩起来。于是,我们在媒体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上体育课、出操、跑步锻炼中,有孩子受伤、猝死之类的新闻。

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呵护,是体育课变得“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并不是体育课不安全了,而是新一代的家长们对于“安全”的要求大幅提升了。体育课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这本身没错。但无限制地要求安全,或者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那是不可能的。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身体锻炼,在古代它最早始于国家对军事训练的需要。比如,我国周代时的“六艺”教育,其中与现代体育相对应的内容就是“射艺”,是指射箭技术。主要训练内容有两项,一是射箭,二是弹弓。因为“射”的技术在古代军事和狩猎中,是最为重要的身体技能。就算是现代体育,各种奔跑、力量、投掷、球类等运动,身体在高速前进或激烈对抗中,也不可能避免受伤发生。实际上,受伤才是体育锻炼的常态,这是基本常识,也是运动规律。

家长们如果一味追求“绝对的运动安全”,那只能将学校逼到墙角,最后体育课只能有一个结局,它将越发趋于保守,甚至沦为“文化课”。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适度的运动疼痛和风险,也是一种生存训练!

所谓“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长不大”。没有经历运动疼痛和风险,从长远来看,反而是“更危险”的一件事。

曾经的热播剧《武林外传》中,有一段奇葩的对话。盗圣白展堂抱怨母亲白三娘,在一次偷盗行动中,故意引来官兵,且不管儿子安危,自己先走了。白三娘说,要不是我逼一下你,你怎么会想出法子自己跑了,这正是训练你的方法。

教人偷盗,当然不对。但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成长得好、成长得快,必须经过锻炼。

比如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发生了头晕、呕吐等不适情况,或者手腕、脚踝等受伤的情况,除了老师教授防护的方法,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以后该如何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在健身房里,资深的健身者几乎个个有受伤的经验。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负面体验,才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在运动中保护自己。

可见,适度的运动伤痛及风险,恰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训练。无论是家长或学校,为了追求绝对的安全,而放弃正常的体育教学,短期来看孩子们似乎是安全了,从长远来看,他们则更不安全了。

事实上,寻常的体育课,孩子们只要能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进行锻炼,几乎没有任何运动风险。像开头提到的跳高摔断胳膊这种事,纯属随机发生的意外事件,就算体育课的安全措施再严密,也不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这就好比一个人走在人行道上,却被醉驾的司机撞了一样。走路本身是安全的,但被车撞属于意外,我们不可能通过要求制订更为严格的保护行人的交通规则,来避免行人被撞这类意外事件的发生,除非你再也不上街。

给学校以信任,让学校能够给孩子们正常上体育课,或许才是让孩子们更安全的明智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