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已经过去了多年,从2020年开始,全国已经在开始进行第5轮学科评估。
但是截止到目前,第5轮学科评估的结果还没有正式公布。
作为衡量一所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一所高校能否在第5轮学科评估当中获得较好的等次,入选较多的学科,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学校的学科建设。
在我看来,第5轮学科评估应该要与2021年第2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挂钩。如果第5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不与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挂钩的话,那有可能失去他最大的意义。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十分关注第2轮双一流建设的名单。但是教育部却迟迟未发布,这对于广大高校来说是一个很难熬的一个过程。
能否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或者是能否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变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绝大部分学校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我看来,如果一所学校在第4轮学科评估和第5轮学科评估当中都没有A+的学科或者是三个以上A类学科,那就完全没有必要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了,至少不应该被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行列。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如果说第1轮双一流建设没有参考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的结果,那第2轮双一流建设的时候就至少要结合第4轮学科评估的情况及第5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如前所述,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吸引师资队伍的前提。
如果没有学科,那就没有团队,没有团队那如何去培养学生呢?
所以学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衡量学校综合发展实力的关键指标。
从学科评估的指标上来看,它不仅包括科研实力、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囊括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可以说有的学校为了想要在学科评估当中有一个好的结果,基本上汇集了学校的最佳资源,把所有能够拿得出手的资源都往这个学科上去靠。
目的就是为了在学科评估当中获得一个更好的等级。
大家都知道,第4轮学科评估公布以后,其影响力是非常之大的。
国家在研究生招生当中有直接的影响,还在后续的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一流金课等方面起了十分关键的指标性意义。
甚至一些国家级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奖项等都跟学科评估结果相挂钩。
因此,作为主要是以学科建设为主的双一流建设,应该要结合这两次评估的结果来做出动态调整的决定。
第二,第5轮学科评估包括此前的第4轮学科评估,相对来说是非常客观公正的,有利于双一流建设的动态调整。
因为学科评估,他不同于市面上或者说各大机构所谓的高校排名。
所谓的高校排名其实他衡量的指标都是非常有限的,例如有的是以发表论文数为基准,有的则是以或者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数量为依据,有的则以在校生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为依据。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排名,都无法完全地呈现出这所学校的实力。
毕竟这些排名的机构都是非官方的,他们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甚至有的网友直言不讳地说:有些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排名,不惜花重金来开展相关的公关工作。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种大学排行榜,其含金量都是有限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分,都无法完整、准确、科学的评价一所学校。
而学科评估则不一样,学科评估是我国唯一的官方层面的对大学办学情况进行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评价。
一个学科的好坏涵盖多方面内容,而且他的专家组成人员也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域的专家,所以从权威性、科学性、客观性角度来讲学科评估都是非常客观公正的。
因此有这样客观公正的基础做了支持,且得出来的相关数据又真实可靠,那作为一大评价指标来衡量双一流建设成效及动态调整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三,以学科评估的结果或者说已入选A等级及A+等级的学科数量来判定一所学校能否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是对 的起码尊重。
从2017年9月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以后,其实当时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不小的议论。
大家纷纷觉得双一流建设他不同于211工程和985工程,不能够采取照顾性质。
但是在首轮双一流建设过程当中仍然有不少高校有照顾性质,这样照顾出来的学校他是没法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
如果真的是想要发展,那就应该要采取多方面的支持,包括经费、师资乃至招生等方面都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而不仅仅只是挂一个双一流的帽子。
因为这些照顾性质的双一流高校,他们不仅浪费了这些东西,而且在具体招生的时候人家也不会太过于看上。
所以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由于是照顾性质的,他每一年的录取分数线其实还不如一些双非院校,有的专业还招不满。
这就是广大考生用脚在投票,其实这就如同经济学当中所强调的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样。
一所学校能否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应该是这是学校实力所决定的,而不是人为照顾所决定的。
总之,我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A等级的学科,那就不应该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