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中学生攀比现象严重, 班主任和家长商量统一买鞋, 治了标能治本吗

近日,河北衡水,一中学老师和家长商量给学生订购统一的运动鞋,费用由各自家长承担。原来是老师发现孩子们的攀比心变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减少攀比,并表示后续还会购置一样的鞋子让学生换着穿,家长们纷纷表示赞同。

事儿先放一边,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话说西晋时期,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朝中大臣争相“摆阔气”,当时有两人斗得最凶,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王恺,另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两人皆是胸无大志,独独对“谁更有钱”极其上心。

一日,石崇从皇帝那得了一株珊瑚,遍邀大臣前来赏玩,石崇也在其中。可当大家都在称赞珊瑚时,石崇却在一旁冷笑,顺手抄起身边的一个铁如意,挥手便把珊瑚敲碎了,在场的人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气急败坏,吆喝着赔偿。石崇却依旧嬉皮笑脸,转头吩咐手下搬来了十几株更好的珊瑚,王恺这才明白这是炫富来了,但自己实在比不过,只得灰溜溜地认输了。

有大臣觉得此举对国家不利,将事情上报朝廷,皇帝却置之不理,甚至也对炫富攀比乐此不疲,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结局也不难想象:国破家亡。

当然,相较于整个国家沉浸在互相攀比之中,这些中学生的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攀比过度带来的必定不是好果子。在大家看来,学生即以学习为主,即使互相比较,比的也应该是成绩,咋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整天想着怎么凸显自己物质上的优越,这对于学生这个身份来说,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究其根本,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们的虚荣心在作祟。学生们渴望“被关注”,希望自己在某些物质层面是同学之中的佼佼者,当他们身上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时,立刻就会得到周围同学的关注,这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极大地满足,尤其是在同龄人之间。

很多人都想问,家长对孩子的攀比心形成有影响吗?有记者在做一个“中学生名牌消费调查”的时候,抽查了100名中学生,其中半数以上脚踩名牌运鞋。“我生日老爸送我了一双2000多元的全球限量版球鞋,穿着上体育课,很多人都羡慕死了。”一名高二男生神采飞扬地告诉记者。

从这就可以看出,一些家长对孩子追求名牌的心思并未觉得不妥,对于家境殷实的家庭来说,买名牌没什么难处,可对一些普通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广西柳州,15岁少年小张在酒吧泡了十几天,花费近30万元,这是他父亲攒了半辈子的积蓄,转眼就被挥霍一空。问及原因,小张说过生日,显得有面子。

传播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群体压力,即一个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其形成机制是这样的,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大多数人都会寻找一个自己能进入的群体,当个人被他所在的群体所排斥时,通常会体验到莫大的痛苦。对于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这种压力,为了不被孤立,大多数会选择盲目跟风,力图与其他人步调一致,因此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更重。

老师的想法是好,可不能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或者说治标不治本。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怎么克制“攀比心”,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消灭让他们产生攀比心的物品。再者,即使不能从穿着上比,一些人还会比较自己的家庭条件、父母工作等,因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这种心理的引导。

攀比心是一种人的本能心理,谁都不例外。适当的攀比心甚至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但如果攀比心太强,则会适得其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