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考试成绩出来, 全班63人63个A, 老师吐槽: 我教了个寂寞

为了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信心,近几年我国对平时的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较少考试次数和难度,使考试变得更加简单;二是学校和老师不再公布考试分数和排名,减少攀比。

期中考试全班63人63个A,教师:教了个寂寞

为了淡化分数概念,部分地区实行等级赋分制根据学生成绩排名划分为ABCDE等档次,原始分数不对外公布,家长只能看到学生属于哪一档。

近日,一位实行等级赋分制学校的中学教师看到自己班级“奇葩”的期中考试成绩单,忍不住吐槽起来。因为这次“双减”以来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他们班级发挥“出色”,全班63个人全部学生都有一个科目获得了A,59个同学获得5A。这样的成绩连学生都觉得水分太大,打趣说自己的班级是“5A动物园”。

该教师对此表示担忧,以学生这样的成绩,中考完估计蓝翔和新东方厨师爆满,并认为一个学生连分数都不能面对,还有何用?

从该教师的吐槽内容来看,他所在地区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比较彻底的。不仅看不到分数和排名了,家长只能从成绩档次中猜测出大概的分数段和排名区位,并且考试题目的难度也不高,否则也不会产生全班都是A的“全员学霸”的情况,但是连一个A+都没有,从侧面可以说明他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水平的区分度不高,没有特别优秀的学生。难怪他担心以后自己的学生以后只能去技校或者职高呢。

当然有这样的成绩单,老师也好向家长交差,因为A只代表考得还不错“优秀”,并不没有显示具体考了多少分,而且你的孩子考了A我的孩子也考了A,所有人的孩子都考了A,大家都是一个样,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棒,自然不焦虑了,反而还会暗戳戳在想一定是自己孩子考的分数更高,而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也自然会笑起来,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成绩单水分很大,根本没办法知道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结果是老师教了个寂寞、学生考了个寂寞、家长看了个寂寞。平时每个人都“学霸附体”,自我感觉是毫无破绽的“六边形战士”,到了中考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个菜得不能再菜的“青铜”,被虐得鼻青脸肿。这样掩耳盗铃的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考试的分数和排名没有你们那么复杂,它只是体现了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水平,给老师优化下阶段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从考试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和差距,然后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查漏补缺,向考得好的同学看齐,力求迎接下一次考试更优秀的自己。如果所有学生都能够以这样的平常心看待考试结果的话,是不存在心理受挫、打击自信心的问题的。

之所以会产生学生因考试成绩分数和排名感到痛苦,做出自残甚至自身行为,主要是家长和老师对分数和排名加了太大的附加属性,一旦哪次考得不好或者分数下滑了就巴拉巴拉给孩子定“标签”,使孩子增加心理负担,才会发生那么多事情。

考试分数和排名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平时的考试也没有中考、高考那样“一考定终身”的作用,假如大家在看待成绩和排名是,抛去攀比、功利心理,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从分数和排名中找出问题、找出差距上面来,帮助孩子明确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向,鼓励孩子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律性,这样孩子就会对分数和排名脱敏,就会有更充分的动机通过学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如果留意那些每年中高考发挥出色的学生,无论是一直名列前茅的还是后来居上的,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并没有过分纠结于分数和排名,将精力用在了从试卷中找出自己的短板,从排名中认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之后就争取改正过来,就这么简单。相反,无论是学霸还是后进生,一旦过度纠结于分数排名,往往等于给自己戴上了镣铐和枷锁,阻碍自己实现突破。

结语:考试分数和排名并不是洪水猛兽,对孩子有那么大的杀伤力。真正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分数和排名的功利心理。放下这种执念,让分数和排名回归到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发现差距、查漏补缺等根本上来,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