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潜规则”曝光!了解这些内容,不做陪跑员

最近,有不少高校已经开启2022年综合评价招生,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开始关注!

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最后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

作为一种新的招生录取方式,自2015年开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这一招生方式。

近年来,综合评价报考竞争日益激烈,不少高三考生和家长辛辛苦苦准备,结果当了陪跑,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综合评价招生中有哪些容易忽视但至关重要的事项?哪些考生更受招生院校青睐?

今天,我们给大家总结了以下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潜规则”,准备报考综合评价的考生家长务必了解,别做陪跑冤大头!

降分录取幅度大

从高校历年的录取情况来看,通过综合评价进入高校比统招基本都可以降10-20分左右,部分省属重点本科高校甚至可以降40-50分左右。

我们常说,在高考的战场里1分能够超越千人,如果能够降分40-50,那就是超过几万人,这其中的差距不用说家长和考生也应该知道。因而老师建议那些和目标院校有一点差距的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个降分的机会。

告别“一考定终身”

综合评价招生为考生们提供了一条多元升学路径,让大家告别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而是基于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对考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依旧要重视高考成绩,因为综合评价要求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50%,不少院校要求更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遵循85:15(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7:3(高考成绩占70%、校测成绩占30%)、6:3:1(高考成绩占60%、校测成绩占30%、学考成绩占10%)的综合成绩录取比例。

而像昆山杜克大学,则是按照5:4:1(高考成绩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40%,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的综合成绩录取比例,没有学业水平考试的省市,则按照5:5(高考成绩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50%)。

其中,6:3:1的模式是主流。

招生专业为优势学科

高校放在综合评价招生的专业一般都是其王牌专业,而且该专业可能只在综合评价里招生。

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很多小语种专业只在综合评价招生,普通类统招中不招,如果有考生想报考北外学小语种,就必须报考综评。

一般来说,在报考综合评价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1-3个专业,不过部分院校会有特定的要求,报考前一定要认真查看招生简章。

平时成绩至关重要

综合评价报名时,需要考生上传高一到高三上学期的期末成绩、高三模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年级排名、各科成绩等,平时成绩是考生能否过初审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非常重要!

而且,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初审审核依据,还在最终录取时占据约10%的比重。有些高校会明确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AAA或者AAB等。

这也是为什么建议有想参与综合评价的考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一点。

赛事获奖初审更容易通过

尽管各大赛事成绩并不折算进入综合评价的成绩里面,但如果有相应的获奖情况,通过初审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一些院校把赛事获奖情况作为报考综评的必要条件,还有部分院校明确列出了认可的赛事类别,包含理科类竞赛、科创类竞赛、文科赛事及思想道德类等。比如山东大学在其招生简章里面明确提出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一奖项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特招线即可录取。

所谓五大学科竞赛指的是,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高校招生中含金量高,认可度大。

南方科技大学就在其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在决赛中获奖的考生有相应的优录政策!

校测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综合评价的热度每年都在攀升,预计未来校测的难度只高不低。

例如报考2020年南科大综合评价录取人数1097人,报考人数为4.3万余人,报录比高达39:1,有1.4万余人参加了能力测试,考录比约12.8:1;

2021年南科大综合评价录取人数1160人,但网报人数44507,报录比高达38:1,参加能力测试16000人,考录比高达13.8:1。

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否则很有可能就成为陪跑者。

小心“锁档”

在报考综合评价之前,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注意“锁档”!

锁档指的是在公布高考成绩之前,必须先确定综合评价志愿,一旦被该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其他批次录取,没有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录取!

目前已知存在锁档情况的院校:江苏A类综合评价院校,浙江高水平三一院校,上海综合评价等!

如果考生要报考的有这些院校,一定要考虑清楚后再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