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村实验小学(国奥校区)孩子在24节气中邂逅时节之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耳熟能详的节气歌中,孩子们提出“古人是怎样捣鼓出二十四节气的?”“它们的分配序列有何规则呢?”带着这些疑问,新村实验小学(国奥校区)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夏天出发,共同在美感启蒙课程《你好,24节气》中,开启了一段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寻美之旅。

多学科融会贯通立体灵动美课堂

2016年11月,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遗”。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甚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悠悠千年,当新美少年遇见中国传统文化,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能不能将二十四节气作为轴线,与学校美感启蒙课程融会贯通,开展课程实践及研究?

美感启蒙课程中,李老师以课堂+项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美感启蒙,多元挖掘课程资源,多学科融合将大自然与传统文化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们通过设计解决方案、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笔记、绘图等方式追根溯源将了解节气引向深处,认真领略中国古人与天地万物感应的智慧。在孩子们灵动思维的碰撞下,他们将自己所了解到的节气知识以诗文、书签、绘画、日历为载体,用艺术的方式立体灵动地呈现出来。

“《你好,二十四节气》美感启蒙课程通过知节气、用节气、颂节气三个板块开展项目式课程设计。”新村实验小学(国奥校区)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美感启蒙学科教师李鑫从节气活动开展方式进行介绍。

第一站,知节气。是孩子们必须去学习和认知的一个过程;第二站,我们尝试以“冬至”为切入点,以点及面,通过“一起过冬至”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根据对冬至的了解;第三站,颂节气,让孩子们在一笔一画、一诗一歌中弘扬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用他们现在能做的,也是学子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表达、去传递。

多元文化中“美”的启发和表达

学校四年级3班庞珺曦的《我和妹妹的二十四节气》借鉴宫崎骏风格,临摹网络插画师作品,描绘了自己与妹妹共度二十四节气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眼前一亮。

“学习二十四节气的过程,让我学到了关于节气的物候情况、各地风俗、节气活动等相关知识。同时,老师为了让我们加深对节气的了解,还将艺术教育融入课堂,让我们知道了许多艺术课程中的表达方式,比如有画画、舞蹈、诗词、剪纸、五谷创作等。”庞珺曦表示。

“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是‘颂节’,我们小组6个伙伴利用周末的时间分工合作,用自编舞蹈、自编诗歌的方式来表达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不同节气会学到不同的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蒋昕樾兴奋地说。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不仅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更是中国文化的根。以24节气为载体,让孩子共同参与,与太阳做同桌,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聆听自然、记录自然,做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者和续写者。

新美少年依循节气的规律,在多元文化中探索,从日常点滴中去传递和弘扬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在质朴拙趣的岁月里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用自然秩序邂逅中国时间之美

“一节一气,初为节,末为气。《你好,二十四节气》是我和四年级孩子们在美感启蒙课程中邂逅中国时间之美中的一个主题呈现。通过这个课程,一是希望可以借用一种自然秩序,送给在忙忙碌碌中有序生长的孩子们;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孩子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习以为常,实则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让孩子们去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师李鑫感慨。

跨越学科之间的壁垒,亲近传统文化,建立中国根基。

美感启蒙课程是该校特色美育课程,以审美教育为逻辑建构主线,围绕“美”的五个核心要素——秩序、比例、构成、颜色、质感来组织年级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形成审美素养的学习序列,提升学生的美感综合素养。每个年级的美感课程内容以自然探究、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运动、人际交往、内省、艺术作为课程学习的8个维度,每个学年度开发一个成体系的、全校性的主题项目,打造精品课例,完善美感启蒙教材。

时光在节气中潺潺流转,每位新美少年都是自己人生的耕耘者,就让这自然的秩序带动生命的秩序。亲近天地自然,感悟生活美好,传承文化精粹,让生命的成长着上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色,童年也因此有趣,富于质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