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会声音」关键词:教育

谏真言、献良策谋发展、系民生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代表委员结合工作实际就全面开启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新征程贡献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两会声音

市人大代表李艳加速城区初中学校增建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主城区的初中学龄人口快速增长,现有的公办初中学位严重不足。”在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六安九中校长李艳尤为关注主城区公办初中布局规划的问题。她表示,虽然是市政府一直以来重视主城区中小学布划,从2012年开始制定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和现在正在谋划的五年布局规划。但总体感觉规划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初中学校布局规划太少,缺口太大。李艳认为,目前,六安主城区初中学校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展思想,努力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初中教育的诉求,转化为政府的任务,应增加主城区初中学校的布点,加速初中学校增建工作。“此外,还要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李艳建议,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六安九中在城乡结对共建工作中有成功案例。在2021年六安九中与丁集学校对共建帮扶,挂牌六安九中丁集校区效果成效显著,九中丁集校区已获得丁集老百姓的认可,真正解决了回乡创业者的子女上学问题,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助推乡村振兴。这一成功案例可以大力推广。

市政协委员张玉柱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课后延时服务

“双减”落地,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在“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六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张玉柱尤为关注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他认为,在课后服务中加入传统文化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积极探索和新路径。“传统文化涵盖内容宽泛,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如果能充分利用‘双减’课后服务这一平台,将剪纸、民歌、戏曲、竹编……一些具有六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引进校园,不仅仅能营造富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更能够激发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留住文化根脉,培育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者和发扬者。”张玉柱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能力,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所在地域的师资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传统文化课程,使得传统文化课后服务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外聘艺术教育专家、地方民间艺人工匠、各类非遗传承人、书画名家等,定期到学校为师生作报告或长期担任课后服务社团指导教师,开设特色服务课程,组建涵盖各色文化的体育美育德育社团,助力学校特色办学,为“双减”提质护航。“建立有效保障机制,给予专项经费补贴,确保传统文化课后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张玉柱认为,不断拓展创新,保持课堂活力,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使得传统文化课后服务不流于形式,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市政协委员田孝琴农村中小学开设“非遗课”

在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催开朵朵艺术鲜花之时,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却普遍发展缓慢,艺术教育的缺失使农村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大打折扣。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安徽田孝琴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孝琴十分关注农村学生艺术教育的问题,她建议农村中小学开设“非遗课”。她建议:通过课程,让使农村学生们体会到乐趣,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田孝琴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要。“要通过政策导向吸引非遗艺术专业讲师到农村执教;要针对现有的非遗传承人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农村地区非遗艺术教师在职培训的体制机制,逐步提升讲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建议教育和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将非遗传承保护与农村地区艺术教育有机结合,请非遗艺术传人赴农村地区学校流动教学,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艺术教师不足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还要通过各种常规的量化考核对非遗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不断推进农村学校非遗艺术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农村非遗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为非遗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市政协委员杨微微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近年来,农村的留守困境儿童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居多,并多以隔代监护为主。由于心理和年龄的差距,留守困境儿童与监护人之间严重缺乏沟通,其心理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斯维奇风力发电厂长杨微微提交了《关于推进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的建议。“父母关爱的缺失,往往会造成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焦虑、逆反等心理问题聚集,使之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易诱发极端行为。”因此,杨微微呼吁,农村中小学配齐配强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十分有必要。她建议,建立各方面共同关心关爱的体系,可以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心理专家以及新联会等爱心组织的志愿者,加入到辅导团队。针对性地关注和辅导留守儿童,不定期地开展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杨微微提出,“对查出存在心理危机和疾患的留守儿童,政府要制定专门的援助计划,投入专门资金、人员进行干预和治疗;农村学校、公共卫生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长效机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