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如何看待本科专业的撤销和新增

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21年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含145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43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8个,撤销专业点804个。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

每年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都颇受社会关注,网友们相互调侃:“你的专业还在吗?”特别是一些有孩子要高考的家长,会对此加以分析研究,为孩子的未来选择储备基本信息和相关知识。那么,该如何看待本科专业的撤销与新增?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根据《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除外),按照相应程序报教育部备案;高校设置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以及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按照相应程序报教育部审批。简言之,目录内专业进行备案,目录外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审批。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单元,高校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才有平台来进行人才培养,以此也能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此次专业增、撤工作共涉及2765个专业布点,占目前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4.6%。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专业发生变化,缘于很多因素。对学校而言,新增专业必须要具有相应的办学能力,包括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条件、教学资源、实验实习条件等要素。对社会而言,要有比较旺盛的需求;对国家而言,要符合国家战略和确定的发展方向。三者缺一不可,同向而行。

但是,要避免的认识误区是,撤销的都是“差专业”,新增的都是“好专业”。这要在两个方面加以厘清:其一,有些专业撤销了布点,只是一个或多个高校不再办这个专业,不符合学校定位或举办条件下降,而不一定是该专业不好,比如有的高校不再办物理学或行政管理专业。对学校来说,是撤销了专业,对国家来说,是撤销了专业布点,只有当专业被调整出专业目录时,才大概率意味着这个专业在国家、社会和高校三个层面都已不符合大势,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以及就业率过低。

其二,除了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之外,新增专业至少分为两类,一是目录内备案专业,这主要是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做出的调整,被审核认定意味着高校具有举办和培养能力,是新增的专业布点。二是正式被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这在体现出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比如这次被纳入目录的碳储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等31种新专业。

据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介绍,2012年以来,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全国高校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28%,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可以说,经过不懈努力,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这体现出专业建设应时而变、常变常新的突出特征。同时,国家也能够以此优化专业结构,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调控某些“过热”专业,比如加大了对艺术类专业的调控力度,将新增列入目录的部分艺术类专业纳入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管理。

明了专业变化的这些缘由,我们就会对本科专业的撤销与新增具有基本认知。一方面,家长和孩子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可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又不将此作为唯一指挥棒,而是根据家庭和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如果着眼于就业,也要知道专业与就业之间并非绝对的对应关系,就业时专业不对口是全世界教育中都很难解决的难点。

况且,有时候的“曲线”可能是“直线”,想从事新闻工作,但没考上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而是读了国际关系、社会学等专业,等就业时发现,到了新闻岗位上是个“有专业”的人才,工作起来不一定比新闻传播学类的同事有劣势。而且,即便在考研时,国家鼓励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发展,很多专业愿意招录具有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

因此,要深入认识专业撤销与新增,在专业选择时,风物长宜放眼量,少些无谓的纠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