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大学教授说, 大学毕业生可以先“家里蹲”三年, 再去找工作?

理想很丰满,现实挺骨感,生活不易、找好工作难,如今大学生太多——这些倒是当今实际!

看到这样的事实,有家长或学生就会说,家中等着脱贫,银行等着还助学贷款,大学毕业后还要在家啃老三年?再等三年后才出去打工,黄花菜不是更凉了?

有的大学生真是厉害,大学四年学费全是自己负担:大一学贷、大一大二大三暑假全兼职、大四不用家里给生活费!

孩子毕业啃老,就是懒,勤快孩子,就算考研,考公务员,也可以边工作边考。如果在家傻三年,到三十岁,没有任何职场经验、人际交往经验……照样是废,即便以后能找到工作岗位,可能也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人都想想过高质量的生活却又不愿辛苦,哪有这种好事?于是便导致不少人在无情的社会大环境下变得越来越焦虑(暴躁),越来越空想。

你看看,网上那些诸如“内卷”“躺平”之类的词语,一下就流行起来了。这些词语较生动地说明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一些人的无奈和心累。

据统计去年国内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高达611万,截止目前约有420万毕业生找到工作,就业率不到69%,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越来越明显。

这几年由于特殊情况,想找个更好、更稳定的工作尤其不易。走上社会后才深刻地意识到,我们被出生,并不代表我们就能自动懂得生活。找工作挣钱还不是一种生活能力,只是其中较小的一部分。

于是,很多毕业生就选择在毕业后参加某些考试,像公务员、研究生、司法考试、部队文职、教师资格证并考教师编,等等。

一战成功的人毕竟少,于是很多考生在备考阶段就扮演着类似“啃老族”的角色,而不是直接选择就业,先自行解决温饱问题。

面对无尽的内卷和激烈的竞争,在就业难度再次升级的今天,有人干脆把这种考生称之为“新型啃老族”。其实我个人倒不觉得这类“考试啃老”不对,至少相对于那些只躺平、只玩手机什么也不干的人而言,备考的人很多还是有成功的那一天。不去努力争取只有失败!

幸福不会从天降,机会需要自己去争取!考研和考公的人虽然越来越多——去年的国考中有2万人竞争一个岗位的,今年的江西省考有570多人竞争一个岗位。考研的人数逐年上升,去年高达400多万人,可事实是330万人将无缘读研。

甚至有人开始意识研究生或许也远远不够用,许多好的岗位开始要求211以上毕业或研究生以上学历。

这说明考研和考公的难度远比比高考更难、更残酷。

即使研招办和公务员岗位都在设法扩招,但竞争压力并没减小。

许多家庭无奈出现了新型“啃老族”,对于父母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压力与负担。

有些人直言,当初没有劝孩子别去考研很后悔!可我总是认为,孩子想提升自己是好事,读研、读博必须得支持。

关于这一现象,我看到复旦大学梁教授这样解读:“毕业生最好在家先啃老3年,再去打工。”这不是直接默认大学毕业生可以在家安心躺平?你觉得这样的说法好吗?还是积极选择深造?

梁教授说学生毕业后可以先在家啃老三年,这并不代表年轻人懒,也不是说他们想逃避现实(不去找工作)或高不成低不就,而是给点时间让他们先适应,安全度过迷茫期(焦虑)

高不成低不就,是心态问题。多数人都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来的。

毕业生们究竟该如何选择?我觉得还是要看情况,特别是某些专业的学生。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还真的有一定道理!不过,考研(备考)仍然算在家念书,不算啃老

无论是考研、考公都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只是想暂时的逃避进入社会的压力,那么就大可不必了,因为研究生毕业之后依旧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可以出门去穷游三年,到处去看看!

今日话题: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究竟该如何选择?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或者还有什么更好的回忆(看法),更欢迎把关心的话题或建议(吐槽)写在下面的评论区里,我们一起探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