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女科学家」,你会想起谁?
屠呦呦、陈薇、叶叔华......
其实现如今,更多女性也都积极投身到科研领域中。
比如前不久,2022年斯隆研究奖公布了名单。
在计算机领域,6名华人学者当选。
其中,女性获奖者的数量,占了4席。
她们分别是:陈丹琦、方飞、李博与宋舒然。
这或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在历史面前,的确值得一份肃然起敬。
毕竟,越来越多的「女科学家」终于站到了聚光灯下。
今天,她姐想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一个群体——
中国女性科研者。
「女科研人」去哪了?
从小到大,很多女孩或多或少都听过类似的话——
“女孩学不好理科”
“女性没有理性思维的”
“女生逻辑思维不行”
这话听多了,似乎已经变成了真理。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中国教育部公布2016年女学生数据中显示——
2016年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占比:普通小学46.56%,初中46.39%, 50.59%,普通专科51.17%,本科53.44%,硕士53.14%,博士38.63%。
这说明什么?
在读专科、本科、硕士阶段,女性占据了更多的 入学率。
但在需要进一步深造的时候,女性的数量忽然就掉下来了?
隐隐可以看到,问题,或许不出在“智力”,而出在“入场券”。
比如,至今仍有很多人固执地相信「女性不适合做学术」。
哪怕读到博士,成为科学家,也绕不过去——
“女生不适合智力要求高的工作”
“女性科研成果少”
我们会发现,很多女性不是不能,而是在路上受到了太多噪音的干扰。
而防止这种「新偏见」的根本办法就是——
提升女性在科研工作中的代表性,产生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她姐想起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95岁的女科学家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女性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多困难
女性要自己努力
要‘fight back’”
叶叔华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女性不断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写照。
天文学,无疑是冷门小众的领域。
别说是现在,在那个年代研究这个领域的女性,也是少之又少。
但,她成为了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
远远不止于此。
投身天文事业70余载的叶叔华,还有很多身份:
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
对她而言,「玻璃天花板」似乎从未存在。
“没有感觉到对我有什么限制,
我一直走得很顺当。
我已经把它冲到最高。”
你看,当她选择忽视,那些声音就全都失去了威力。
对她们而言,
「天花板」是用来打破的
当然,叶叔华,并不是个例。
“玻璃天花板”,看似透明,却似乎一直存在。
但,无数女性用她们的努力,不断抬升着天花板的高度。
比如,在中国航天事业。
容易,中国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也是载人火箭唯一的女设计师。
名叫「容易」,可她的工作却不容易。
众所周知,火箭发射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系统。
任何一个细微地方不够精准,都有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
为了将安全隐患系数降到最低,容易把可靠性指标从原来的0.97提升到0.98。
千万不要小瞧这0.01的提升。
它意味着每飞行100次,就减少一次不成功的概率。
然而,对容易来说,这远远不够。
她想要的,是将火箭发射的不成功率趋近于零。
最终,容易将可靠指标提到了0.989,刷新了中国火箭记录。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容易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实验,把火箭逃逸系统的安全评估值,提到了0.99996。
也就是说,火箭发射一万次,仅有0.4次逃逸失败。
这个数值,已然超过美国NASA的安全系数,做到了真正的“万无一失”。
像容易这样的女性,还有很多。
再比如,在出了名艰苦的地质学领域。
唐立梅,中国首位乘“蛟龙”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
同时,她也是中国首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女科学家。
从小到大,她似乎从没有在乎过标签与桎梏。
“虽然地质学属于艰苦行业,女性主动选择的也很少。
但不管是哪个行业都要尽力把它做好,并且去热爱它。”
还有贺丽生,深海生命系统的研究者。
迄今为止,她搭乘过我国所有载人潜水艇,参加过5个远洋航次。
她也是我国第一位下潜到万米海底的女科学家。
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女性都积极投身到科研领域中。
比如文昌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周承钰;
还有穿汉服陪“嫦五”发射的航天技术专家崔艺晗......
你会突然发现——
“科研这行,你们女生干不了”的话,是偏见。
原来当女性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中,真的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
每一位女性开发者,
都是闪耀的星星
在这个过程中,长期关注女性力量,扶持女性开发者的华为,与我们不期而遇。
去年三八妇女节,华为宣布面向全球正式发布「女性开发者计划」。
为女性开发者提供包括职业发展、专业技术在内的机会和平台,激励更多女性加入科技创新的领域。
于是,这一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发者奔走在科研领域。
华为,
女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她们温柔细腻也沉稳坚定,她们追寻理想且迎难而上。在科技行业,她们也用自己的感性和理性,创造了熠熠生辉的成果,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CoStudy自习室 @云记Jnotes #以开发之名
视频号
@Jacqueline Rogers,生活在非洲的一位爱好漫步、健身、旅行且喜欢探索的职场女性。
她曾在孕期看到过这样一组统计数据:
“在青春期怀孕、艾滋病毒感染和新生死亡方面,非洲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四分之一的妇女有高危妊娠。”
之后,她时常陷入深思:如何让每个有需要的女性能及时地接受孕产健康服务?
于是,2018年,她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款孕产信息科普类App——
我的怀孕之旅(My Pregnancy Journey)。
上线以来,为许多非洲孕产妇们提供了健康服务,并帮助他们以科学的方式安心度过孕期。
在初创阶段,华为HMS Core为其提供了分析服务,帮助团队评估应用性能,并对用户的应用内行为进行分析洞察。
与此同时,我的怀孕之旅App也在尝试接入华为HMS应用内支付服务,让用户付费更方便。
2020年,这款App在华为应用市场上架,并在华为HMS全球应用创新大赛中获两大奖项。
而在未来,它也将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孕产妇们提供更多服务。
鸟类爱好者@朱晨清,和她的小伙伴,都是苏州大学软件工程系的学生。
他们一起开发了一款名为「共栖」的益智游戏。
在「共栖」中,玩家将扮演一位护鸟员,通过巡山观鸟、宣传、汇报、参观等活动提升声望值、繁荣度等属性。
在此过程中,玩家也能学到鸟类知识,并以此制定环境修复策略,从而提高社会的鸟类保护意识。
当然,作为学生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团队遇到过不少开发难题。
所幸,他们在华为的“校园开发者计划”中得到了有效支持。
通过这一平台,团队能够和HMS生态中其他校园开发者交流技术、分享经验,把从线上线下的技术沙龙和精品课程中接触到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应用到开发中。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万名在校生加入HSD校园开发者计划,华为正在聚集一群有理想、有温度的校园开发者,共同探索前沿技术,激发校园创新力量。
@李佳凝,云记CEO。
当下,云端存储、「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主流。
李佳凝关注到,使用平板电脑搭配手写笔用来记录和学习,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变传统的纸笔记录。
借此契机,2019年,她带领只有4个人的团队,开发出了云记APP。
云记APP可以帮助用户提供包括笔迹还原、PDF批注、图片插入等多项功能,成为学习办公的得力助手。
在前期开发阶段,得益于华为对应用生态建设投入的力度,云记完成从只有手写功能到现在集手写、AI文字识别、PDF编辑于一身的嬗变。
云记还接入了华为HMS Core的手写笔能力,其报点预测特性缩小了笔尖和笔记的距离,缩小时延,更贴合用户的习惯。
凭借其真实还原的手写体验,云记上架华为商店后脱颖而出,用户迅速实现爆发式增长。
同时,华为HMS Core的开放能力,帮助李佳凝及其团队缩短了开发的周期,让团队将更精力集中在产品体验的不断升级上。
最终,云记APP突出重围,荣获“华为HMS全球创新应用大赛最佳应用奖”和“华为开发者大会最佳产品合作奖”。
开发者@周莹,在女性开发者前辈的鼓励中,也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作为一名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同生共长的95后“Z世代”,周莹喜欢追逐新鲜事物,热衷于在互联网世界进行社交、学习和分享。
她对学生时代的课堂生活一直保留着一份美好回忆,就萌发了在互联网世界中也建造这样一个社区的想法,大家一起学习,互相鼓励。
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冲劲,周莹用时三个多月时间开发出CoStudy这款应用。
无数想要学习的年轻人汇聚在CoStudy,发起社群学习、自习室打卡等活动。
CoStudy APP还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推荐。
类似的优秀女性开发者,不胜枚举。
她们不仅打破了偏见,戳破那些关于「女性不适合搞科研」的谎言,还拥有了「定义权」和「解释权」。
当她们开始掌握「定义权」和「解释权」,也给了更多女性继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这也是华为推出「女性开发者计划」的初衷:
给女科技工作者做后盾,努力地帮女性打破禁锢。
定义和解释在科技世界——
女性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性的光辉来发光。
每一个女性开发者,都是照亮自己的一颗颗闪耀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