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财经3月25日电(记者夏宾)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学习方式。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人工智能课程也逐渐成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腾讯三方联手,在京举办了“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成果发布会”。
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任昌山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人工智能教育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上述标准和蓝皮书的发布,对勾勒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指导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具有着重要意义。希望研究机构和专家能够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推动数字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与教育加速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快速演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雷鸣宇结合信通院正在开展的工作,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教育发展提出了三点展望。
一是提质增效,积极用好网络基础设施;二是示范引领,培育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的典型应用;三是注重交流,共同挖掘智慧教育的场景和需求,促进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上述蓝皮书是历时半年对全国25个省市的16万学生、2万多教师以及1000多名校长展开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所编制。
蓝皮书指出,目前受访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总体情况较好,但相关的软件系统还较为欠缺。超半数的受访学校已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而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人工智能教育正成为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丰富“课后三点半”服务的重要组成,尤其中部地区最为突出,超过85%的学校考虑将人工智能教育引入课后服务。
此外,教师整体认可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价值。学生普遍愿意使用人工智能学习工具,并希望获得个性化评估与辅导。同时,对于学习形式,课外活动、竞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受学生们欢迎。
调查发现,当前,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主要集中在1周1课时。经费不足、缺乏专业师资、无技术条件支持是阻碍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中小学校中参与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师数量较少,专门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人工智能课程教师中,仅有三成左右在 阶段接受过人工智能教学的相关课程培训。
综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蓝皮书建议,可从多方面重点着手考虑:一是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系统;二是提高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能力;三是推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上述标准则参考国内外相关政策及标准文件,并结合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实际,从人工智能理解与意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伦理与安全等6个维度提出18项基本技能要求,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培养、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指出,《标准》明确了人工智能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希望这一标准的制定,能够成为今后开展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指南,也可以作为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以及评价的标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