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72所师范院校分为6档, 绩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是谁?

6档72所大学“入列”,教育部发文,给师范院校下达了“新任务”:组团发展。这就像是班主任下令成立学习小组,让绩优生和中等生去帮助学困生。

如果把72所师范院校看作是一个班(起个名叫“师范班”吧),那么全班就总共被划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中,组长的“身份”,要么是正副班长,要么是学习委员,要么是小队长。后进生们一般有三个特点:家比较远、成绩比较差、家境也不太好。下面咱们就来“检阅”一下这10个学习小组。

第一小组

第一小组的组长是师范班的班长,北京师范大学,全国最优秀的师范类院校,全班学生学习的对象。她家家境最殷实(预算多),家就住在班主任家旁边(北京),学习成绩最好(综合实力强、录取分数高)。

这一组里的中坚组员是西北地区的西北师范大学,华东地区的安徽师范大学和西南地区的四川师范大学。其中西北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是亲戚(同根同源),安徽师范大学刚刚买了套新房子(本部在芜湖,省会合肥开设了新校区),值得关注。

这一组的后进生分别来自四川、青海和安徽,各自都有住得离自己家比较近的中坚组员,可以就近得到帮助。

第二小组

第二小组的组长是师范班的副班长,华东师范大学,班里除了班长之外,人人都要仰视她。她家距离学校没那么近,所以不用像班长一样,受到那么多的约束,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她的学习成绩在全班排名第二,家境也相当不错。

第二组的中坚组员,分别是西南地区的云南师范大学,华东地区的江西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这一组的后进生分别来自云南和江西,同样拥有自家的邻居可以依靠。

三到六组

从第三小组到第六小组,这四个小组的层次要比前两个小组低一些,因为他们的小组长不是正副班长,而是班里的四个学习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

正副班长和学习委员都直属于班主任,是班主任(教育部)的嫡系部队。但正副班长是跨地域大范围帮扶,四个学习委员则属于精准地域性帮扶。

第三组的中坚组员和被帮扶对象多数都在东北和西北,第四组在华中和西南,第五组在西北和华南,第六组在西南和西北。与第一组和第二组每组有四名后进生不同的是,第三组到第六组每组只有三名后进生。

七到十组

从第七组到第十组,这四个组的组长已经不是班主任的嫡系部队了,她们不是学习委员,而是小队长。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都入选了双一流,但她们都是省属大学,而不是前六组组长那样的部属大学。

第七组到第十组同样是精准地域性帮扶,第七组的中坚组员多数在华北和西南,第八组在华中和西北,第九组在华北和华南,第十组在华北和华中。每组有三名后进生,与前六组一样,后进生不是“学院”,就是“师专”。

分档明显

从这份包含72所师范类院校的名单当中,我们大致上可以把所有院校分成六个档次,前三档都是组长,第四档是中坚组员,第五和第六档是后进生。

第一档是正副班长,都是部属院校、985、双一流;第二档是学习委员,都是部属院校、211、双一流;第三档是小队长,都是省属院校、211、双一流。

第四档都是省内颇有影响力的四非高校,都叫“大学”(只有长沙师范学院例外);第五档都是省内的一般四非院校,都叫“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除外);第六档也是后进生,都叫“师专”,都不是本科院校,都地处偏远。

看看“师范班”的整体状况,和咱们身边的学校状况何其相似?绩优生受到的关注最多,家里条件都不错;中等生受到的关注比较少,身上亮点也不多;后进生当中有不少都是住的远、条件差。

对于师范院校的六档分类你怎么看?你所在的组织里是不是也有着明显的阶层划分?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