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家长所关注的重点,同样也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师非常重视的课题,近年来我们经常与附近合作共建的小学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通过小学教师们的反馈,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首先较好的方面是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们,大部分性格方面都较为活泼开朗、不胆怯,能够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语言表达方面自然大方、逻辑清晰、敢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用礼貌用语,热爱清洁,爱卫生,知识储备较为丰富,并且有较浓的求知探索的兴趣。音体美等技能课通常都有一定基础,使小学教育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当然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交流发现使小学低年级老师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书写姿势不正确,握笔、坐姿及视距不符合要求
这是因为有些幼儿园或是家长过早要求孩子练习书写,而忽视了书写姿势的培养,入小学后再发觉纠正,就比较困难。由于孩子已养成了习惯,即使经常提醒,也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
在其他学习方面例如学习方法、行为习惯,以至一个字的读音、笔顺写法,孩子们也往往也会“先入为主”,因此如果前期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后期的教育和纠正就会有很大的难度。
二、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常规要求不同
有的幼儿园和家长对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并不重视,进入小学后,孩子们一时不容易适应小学的课堂教学形式,注意力很难集中,上课时聊天,做小动作,打瞌睡等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突然起立,随意走动,即使提出纠正,有的孩子也毫不在意。
三、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不足
部分孩子在生活方面不能适应小学要求,有的不懂得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有的不会削铅笔、整理书包,而对于刚入学的新生,丢失手帕、衣帽和文具用品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使小学老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帮助初入学的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度过这段“困难期”。
同时入学以后,孩子们开始有了学习负担,这时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耐心,培养孩子回家后复习巩固、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保证劳逸结合,做好心理辅导,避免孩子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最后,小学方面并不希望幼儿园和家长提前教授孩子小学课程,因为超前教学,反而会干扰小学的系统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是希望幼儿园和家长将重点放在“打基础”、“做准备”上,例如,提高口语表达,丰富知识储备,增强自理能力和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等,可以教孩子认字,但一定要教得规范、正确。
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关系到孩子智力的开发,提高教育质量等重要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教育的科学性与连贯性,因此需要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通力合作,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切勿急功近利。
教育是场长跑,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