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高考,由于全国一类卷的难度,一直在全网引起热议。很多高考学子据说连题都没有做完。可是如果说这样的高考数学题型,在海淀区可能有一些小学生都能够做得出来,大概是一件让人觉得荒谬的事情。
但这却是事实的真相。“北京海淀区”,就光看这几个字,也足以让全国的家长引发一些教育焦虑。作为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北京海淀区更是作为北京教育水平最高地区。这是云集各种“鸡娃”与“牛娃”的地方。有着当北京最优质的生源,所以历来来海淀区的小学生“卷”的程度,甚至连大学生都自愧不如。
一、海淀区小学生拿到一级程序员证书,数学却位居班级中下
网上曾经有过案例数据,在北京海淀区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就能达到初三毕业的水平,英语词汇量普遍都在1000以上,更有一些孩子在小升初毕业前,就能把相当于大学英语4级水平的FCE过了,所以作为海淀区的小学生,会做高考的数学题,也就可以理解了。
日前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海淀区小学生,在距离小升初还有一年的时间时,就已经拿下了中科院计算所的一级程序员的证书。但是更为出人意料的是,了解到这个小学生的成绩以后,却更令人百感交集,在数学课课外班上拿到了程序员证书的这名小学生,数学成绩却是位居于班里50%以下的水平的中等偏下。
所以这名小学生一直以来他最想上的是人大附中,但是以现在这样的成绩,在班里很多同学都学到了 数学的情况下,肯定是难以达成了,这么优秀的学生,在他们学校依旧处于“吊车尾”位置,可想而知,在海淀区的“鸡娃”的圈子里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二、电影院效应下,内战日益激烈
电影院效应,指的是当前排的人为了自己看得清站起来时,第二排的人也只能站起来往前看,第三排、第四排,排排如此时,每一排的人,都站了起来,这大概也是海淀区的孩子们日益“内卷”激烈的原因,更可以看出在海淀区的“鸡娃”何其多。
即便有突出擅长的天赋,在这样的群体当中都显现不出优势来---“五年级就开始学习 的知识”,这样的内卷焦虑之下,的确也在进一步在全网引起了争议,现在的小学阶段是否真的有必要这么卷?
所以可以看到,即便2021年的秋季学期之前,国家在全面推行了实行了“双减”的制度,但是在这样高度激烈化的教育焦虑与内疚下。政策很难真的实行落地,甚至可能因为不同的区域,进一步加大矛盾资源的冲突与差异化。
在心理学家看来,儿童的成长有不同阶段的心理诉求,如果要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上看,并不适宜在正常学习阶段,学太多超纲的知识,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与心智模式的良性成长。
三、教育资源的倾斜与差异亟待解决
既然是在“双减”政策之后,学校是禁止超前教育的,那么这些学生是如何超前学习到 知识的呢?背后一定还是有各类私教补习班、1对1的私教隐性存在,毕竟发达城市提供的教育资源,与小城市的确有着极大的差异化。
这样的内卷与焦虑,在北京或者在上海的发生着的现象,该如何着力解决,至少目前来看是基本无效的,无论双减的政策如何规定,但对于“鸡娃”、“牛娃”的家庭,每个人手上好几个课外班,每天在这些班来回穿梭,文化课、艺术课、体育类兴趣班......越来越卷,毕竟在这样的资源圈内,谁也逃不脱这个圈子。
虽然说二三线或县城、乡镇的学生,可能不需要向北京上海的“鸡娃”圈子看齐。从地区差异性来看,不管是经济还是教育方面,都很难实现资源的平衡的。教育资源的倾斜立足现在在这样的差异化下看,未来可能正在成为制约着教育体制革新推动的较大障碍。
“教育的分层”与“社会的分层”或许将会成为越来越大的隐患,这也是国家与教育部门,将要为之长远整体发展所考虑的重点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