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被劝进这3类岗位的学生, 多半来自“三无家庭”, 可这真的对吗?

如果说当下最香的“香饽饽”,那一定是“铁饭碗”,一年之中,总有几个节点被铁饭碗的相关新闻占据——公考报名,国考、省考开考,还有毕业季。

毕竟在当下大学生们的就业列表中,“铁饭碗”无疑是位列第一的工作,在河南省最近的省考之中,有些热门岗位的报录比甚至达到了千分之一,让人惶恐。

热度居高不下,不仅仅是“铁饭碗”自身稳定工资高等特点备受学生青睐,还有家长们在背后默默吹“耳边风”,但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进入铁饭碗。

被家长劝进这三类岗位的学生,多半来自“三无家庭”

一看到“三无”,很多家长就下意识想反驳,什么就“三无”了?我们纯纯中国制造,有出生证明的!不是小学门口摆摊的食品!但实际上“三无”可不是那个意思。

所谓“三无”,其实指的是我们大多数的家庭,也就是无论在背景、人脉还是经济上都无法给予学生很多帮助的家庭,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是普通工薪阶级,都属于“三无家庭”。

也就是说,如果是“三无家庭”的学生,那么在工作上基本上只能靠自己努力,如果说家长能给我们什么助力,也无非是他们在与社会过招期间积攒下的经验。

比如说在岗位挑选上,家长们就会很大力的向学生们推荐自己心里比较好的工作岗位,但总结下来学生就会发现,家长们推荐的岗位薪资都不是很突出,最主要的特点反而是稳定。

因为在我们普通家庭的家长心中,其实对学生建功立业没有什么大的要求,也不需要学生有什么长远的眼光,什么艰苦奋斗,为了梦想不死不休的卓绝精神。

恰恰相反,学生只要能未来不走远,挣的钱过的生活可以比自己高一点、好一点,甚至都不用好一点,只要学生的收入能支撑他们自己的生活,家长就觉得可以了。

结合家长们的需求,理想的工作是这样的——工作稳定、工资不低、摊不上大事。因此很多家长最终,就会将学生劝进“铁饭碗”三宝——公务员、事业编、国企。

有编制护体的岗位的确比社会上的其他岗位要稳定,在工资和风险性上也比较满足期待,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真的是好的选择吗?

顺从家长期待进入公务员、事业编、国企,这样真的对吗

从热度的泡沫中退出,客观地来看待铁饭碗三宝,学生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铁饭碗”的确因为有编制而稳定,但编制也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学生难以忍受的缺陷。

拿编制中待遇最好的公务员为例,如果很快考公上岸,那么初始工资上的确会高于一般岗位,但由于体制内晋升困难,学生恐怕要保持这个薪资水平很多年。

简化来看,这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题,起始八千,但要八年才能晋升的岗位,和起始三千,八年之内可以凭本事往上干,甚至进入管理层拿过万工资的岗位,怎么选?

这个选择交给学生,其实很好作答,如果是比较喜欢平稳节奏的学生,显而易见会选择前者,也就是公务员,可但凡有些长远眼光的学生,就还是会选择后者,进入社会打拼。

在很多家长的“规劝”下,学生打拼的意志和长远的眼光慢慢被磨平了,就像之前一位考上公务员的学生说的话一样。

家长让我们好好学习,不要搞兴趣爱好,我们放弃了兴趣,一心学习。

家长让我们考好初中,考了,好好上 ,上了,好好考大学,考了。

毕业之后,家长劝我们说公务员就是最好的工作,考了,上了。

可是上了之后,却发现并不是家长们说的那样,家长可能也不知道这个工作到底好不好,这条路对不对,只是把他们走过的路,让我们重新走了一遍……

写在最后

学生的话让我们不由得反思,好像确实是这样,家长对我们没有报那么高的期待,认为我们只要和他们过得差不多就行,所以劝我们的是这样的格局和条件下最好的选择。

这不意味着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选择。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都还有理想,也还有时间,有精力,为什么不到处闯一闯,去看看自己究竟能到哪里呢?

家长给予我们的期盼,不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期盼,家长的认知也比较有局限,所以他们认为最好的选择,对于我们而言,真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年轻学生们一定要保留对于未来的求知欲,以及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关乎人生的每一件事上,都不要偏听偏信,而是要在客观事实中认知,有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决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