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孩子在学校考试的分数重要吗? 看完你就明白了

身为父母,自从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向来是以孩子的快乐为快乐,以孩子的忧伤为忧伤。直到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之后,情况开始变得有点复杂。

孩子进小学,第一次月考之后,他会拿到分数,有一份自己的成绩单,他进入学校的量化排序系统之中。如此一来,他回到家里,亲子之间就免不了关于“分数”的讨论。从此不断在心里进行关于分数的自我辩论,我想其他的父母应该也跟我一样,无法置身事外。

家长们的意见,就像台湾的现况,十分多元。一方面,有人主张孩子只要快乐就好,不用在意成绩高低。另一方面,也有家长会把孩子错题的考卷传上来,求证是否该向老师讨回失分。孩子在学校考试的分数重要吗?

有的父母认为,高分是通往低风险、高成就人生的快捷方式,所以,一直以来,高分、名校、人生胜利组是一种安全思维。即使到了今天,家里若有孩子可以进入台大、哈佛,仍然会是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这些家长觉得,如果孩子有能力在小学、初中回家递上考了一百分的考卷,这代表未来他们有机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此一来,就能赢得进入赢者圈的门票。

但是,也有另一群父母认为,公立学校的填鸭式教育不可取,孩子的天赋在其中只会受到压抑,所以,在这样一个不正确的教育环境中建立的评量系统,应该被批判、舍弃,甚至在每次考试前,爸妈就会再次耳提面命,跟孩子说一次:“分数不重要!”

还有一些父母,选择“出走”,将孩子送入岛内的实验教育学校,或送到海外,以便争取他们心中理想的教育资源。出走必有好理由,所以,当这些家长为文侃侃而谈自己的出走经验时,不免又让在地留守的父母心中掀起一阵波澜,深恐自己的“没有出走”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学校里边最令人诟病的是“分数主义”,那么,今天就决定来谈谈分数这件事。

一、你的孩子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地才”

天才常常需要冲撞现有的教育体制,才能进入舒适带。但是,现在学校的氛围,渐渐趋于人性,不如以前森严,再加上有些第一线的老师勇于尝试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大部分的孩子来在这样的思维之下,带着孩子试图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求取平衡。亲子双方一起学习如何在公立学校里面对分数的竞争,又如何在回家的时光中,规划不被压抑的自主学习时段。在这样有心的努力之下,如果孩子能适应学校的生态,又能保有自我的特质和天赋,这无疑是亲子双赢的结果。

二、分数高、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热爱学习

许多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让人觉得他们热爱学习,其实不一定。初中强调的是通识教育,所以,学校要求每科都要好,才能名列前茅。但是,一个人真的能对所有的学科领域都有兴趣吗?未必。所以,成绩好的孩子,通常都将学习视为自己现阶段的责任,而不一定是对这些学科全都感兴趣。

这些认真学习的孩子,因为责任、因为压力而学习,也的确能达到学校设定的标准。但是,如果爸爸妈妈们发现,他们在闲暇时间,绝对不碰这些领域的课外书,也就可以因此了解,他们还没有陷入因为好奇心而启动的学习狂热之中,而这就是爸妈下一阶段的识才功课了。

三、不爱读书,不代表不需要努力

对于不爱念书的孩子,现在社会的氛围比起以前,相对来说,是宽容的。但是,就我自己工作多年的观察,不爱念书的孩子,如果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又缺乏学历的光环加持,他们通常要比一般人更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无论是谁的人生都不轻松。

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各行各业杰出的人,不论在学校分数高低,他们在人生中都一样努力,没有快捷方式。知名演员、导演周星驰曾经回忆自己的历程时说:“我要非常非常努力,才会有一点点的成功。”所以,对父母来说,可以接受孩子不爱念书,但是,一旦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也要提醒他们努力的重要性。

“不喜欢读书”同样不能跟“不需要努力”画上等号,她觉得常见的“分数至上”或“分数无用”两种论点都是极端思维,因为我们其实根本无法摆脱考试制度。多数家长对于成绩有着传统的观念与迷思,与其让分数破坏亲子感情,不如务实面对这个事实,引导孩子看见自己真正的兴趣,将精神对准正确的方向,体认分数的真正意义,展开适性的学习旅程。

我常觉得,各种不同阶层的系统,要就拔擢合适的人才展开合作,就不可能没有考试制度。然而,不同形态的考试制度会拔擢出不同形态的人才,讨论“分数至上”或“分数无用”前,如果能优先讨论到底什么形态的考试制度,更能帮助我们看见与发掘孩子更多元的潜能,或许对于“分数”这件事情会有跳开二元对立的思维。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知孩子学习除了满足他们的各种好奇外,还可以让他们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让他们不断成长,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分清对错,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还可以让他们不断靠近梦想,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走向人生巅峰!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激发出孩子内心对知识强烈的渴望,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越学越爱学,最终通过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