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首尔一 生源不足关闭, 韩国空置的中小学校已达 1400 多!

低生育率是日本的标签之一,仅仅只有1.3左右,然而韩国只有0.81,连续刷新自己创造的记录。 有人觉得生育率是综合因素,即使公共福利提升也不能拉回生育率,不如不做。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不对,不给公共福利,生育率是没有下限的快速降低的,典型的样板就是日本和韩国。

日本玩了三十多年的日本模式,用政府的负债维持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虽然也有问题,比如极高的政府负债率,但人均寿命常年稳居世界第一,生育率虽然低,但也算止住了,维持在1.3很长时间了。

对比韩国在发达国家中公共福利占gdp的比重之低,是独一档的,大概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二三十,结果就是和平时期把自己民族作掉的国家,内部既要对财阀提供收益,外部要对国际资本提供收益,年轻人更多的扮演耗材的角色,结果就是无声的抗议。

两个模板就在那里,也为后来的经济体提供警示,尤其是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前提布局分配改革,向年轻群体让利,提升公共福利占gdp比重,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打好提前量。拖过了时机,再想让利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整个东亚除去蒙古情况不错,朝鲜堪堪自保,基本各地区都步入了超级老龄化社会。什么叫历史的终结,什么是历史的潮流,已经很明显了,东亚短期内的未来,必然会陷入应对超级老龄化带来的手忙脚乱。放眼四周,实际上能够吸纳的移民远远不够,越南菲律宾泰国人愿意去韩日,大陆可不是他们的首选呀,关键是东南亚不少地区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百年多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很多欧洲老牌帝国的人还不能够认识到:“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二十年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将欧洲三百年以来的霸权毁灭,欧洲大陆成为美苏对抗的前线,这时候的欧洲人,根本顾不得反思什么,殖民地的逐渐丢失,逼得欧洲几代人只能重新构建一种新的社会模式,谁都想不到欧洲会走上卷王称之为的养老模式。

韩国只是探个路呀,十几亿体量的东亚逐渐变为超级老龄化社会,二十年以后这批年轻人步入社会,整个东亚社会整个逻辑完全会与现如今不同。孰轻孰重无所谓,中国故事自然还有印度接替,靠印度养老总归比靠不到强呀,只能这样想,否则靠自己更难以解决。谈得再多也没有用,因为努力奋斗的钢印植入思维,方向对错就无所谓啦。

除了翻来覆去那几个原因外,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韩国是一个特别“拒绝异类”的社会。

从社交礼仪,生活方式,职场处事,到行驶社会职能,都能明显感觉到一条并不宽泛的色带,在其中的是正常人,超出范畴的就是异类。

异类,在韩国是不太受待见的。

Outsider这个词,在韩国被赋予了比较重的意义。大多数都或主动或被动地让自己处在,至少看起来处在一个“正常人群范畴”内。

年轻人尤其如此。而提升生育率,最主要的就是年轻人的现状和心态。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是韩国的社交网络使用率,是全世界第二。考虑到第一阿联酋的特殊性(旅游,炫富),韩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热衷于SNS的国家。

个人SNS的特点,就是塑造一个高于平时生活的另一个“我”。而对于他人晒出的“虚拟角色”,又倾向于当作正常生活来接受。

从社会面看SNS,则是把各个阶层的生活,毫不留情的铺陈在所有阶层的面前。

沉迷久了,就会有一个幻觉,即目光所及之处,本是我双脚应到之地,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社交网络把“正常人”的门槛拔高,又通过“虚拟的我”创造高于实际的幻觉,而结婚生子和后续带来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和支出,是极其现实而又明码标价的。这种降落凡间的落差,很难让初出社会的年轻人适应,索性不考虑那些麻烦的事,只要没成家,只要没孩子,未来总是会有变数,总是会有“可能”。

何况现在衣食住行足够方便,组团过日子不见得是更有效率的活法。

所以据我看到的,年轻人与其说是忙到没时间生孩子,或者是穷到生不起孩子,不如说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结婚生子”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是在首尔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时,它对绝大多数人就不再是标准,而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再穷也不会比父辈穷的。我爸妈每个月领几十块,连路边的苹果都买不起的时候也没耽误生下我。我小时候也没那些个启发智力的教育机构,也不耽误读书看报上网。父辈不觉得一年下不了一次馆子是多大的委屈,也没觉得自己穷的没资格生孩子。

如果能量是守恒的,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也不过就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一些。无可厚非,但也没什么好怨天尤人的。

世界大致就是会往这个方向去,韩国只是走得快了一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