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不好孩子的父母, 主要是“目的不纯”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够严厉,手段不够高明,而是因为教育孩子的目的不纯,太过功利。

比如孩子还在上小学,有些父母就开始给孩子灌输考大学、赚大钱的价值观念,初衷当然是好的,可是对这些学识不丰、心智未开的孩子而言,往往想得最多的,就是休息、娱乐和游戏。

所以孩子的父母的内心意愿,注定就放不到一个“频道”里。

诚然,督促和引导孩子学习,是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而作为科技时代和网络时代的中小学生,尽量归属到学历教育的范畴,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含金量。

这,应该是无可辩驳的正事。

只可惜,很多父母太过超前、太过急切,甚至是歇斯底里地“鸡娃”,让许多孩子还没有开始上学,就已经早早地对学习和求知失去了兴趣。

或是在进入初 的青春期阶段,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自身和家庭的困惑迷茫上,对于学业和前途,始终抱着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摆烂状态。

所以有很多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初 阶段,不但无心学习、排名落后,最后就连 和大学都考不上。

出现这样的状况,你能说全是孩子的错吗?

至少,当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中遇到困境的时候,父母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态度和目的。

实际上,父母们不要总是去问孩子为什么而学习,那是问不出答案的。而是需要认真问一问自己:

你到底为什么,非要逼着孩子拼命学习才行?

肯定有父母会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但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整天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说事儿。

这就意味着:

当孩子进步了,父母无需过分奖励;

当孩子退步了,父母也不必暴跳如雷。

等于是把教育孩子的事业,看成一个逐步发展和精心培育的过程,不要因为一时的成败得失,而对孩子一会儿大加赞扬,一会儿严厉苛责。

显而易见,这样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对孩子的学业前途也没什么好处。

当然,如果作为父母,你是一门心思地盼望着把孩子送进大学,在亲戚朋友面前长长脸,满足你内心压抑不住的虚荣心,或是单纯就是为了供养孩子读书,以后让他找到好工作、赚高薪,以此来更好地赡养自己。

那么这样的心思和意愿,很可能最后会一一落空。

因为现在的孩子,想要在千万考生中“闯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既需要智慧和勇气,也需要耐心和坚持。

绝不是只要父母使劲付出,孩子拼命努力,最后的名校、高薪和成就,就会纷至沓来地摆在父母面前。

简而言之就是,学业成功和事业前途,深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无法给予孩子高人一等的优质资源,你就别指望孩子能够轻而易举地金榜题名。

况且,如果你只是耗心费力花时间,却不肯真真正正地去贴近和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疏通孩子深藏在心底的烦恼和郁结。

那么谁也不能保证,一个在学习中兴趣索然、意志匮乏的高考生,能够在千万考生中实现自己的夙愿。

毕竟,让一个孩子勇敢、坚持和无畏的根源,不在于父母在教育方面花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而是在孩子这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对孩子了解、理解和影响了什么。

总之,各位父母不必抱着执念和偏见,去逼迫孩子学习。

因为相对枯燥乏味的读书学习和做题考试,最需要的就是安静、积极和愉悦的心境,如果大多数父母和家庭都不够富有和清闲,不可能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辅导。

但最起码我们可以:

在孩子烦恼沮丧的时候,给他陪伴;

在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给他鼓励;

在孩子面临高考的时候,给他信心。

相信我,对于即将或正在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而言,父母的每一次宽容、理解和安慰,都是在孩子学习生涯中的一次助力和推动!

而那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目的不纯”的父母,往往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偏执易怒,在孩子毕业上班以后,还在孜孜不倦地啰嗦唠叨。

总抱怨孩子不孝顺、不感恩、不负责。

可实际上他们哪里知道,正是自己以往的错误教育,耽误了孩子的美好前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