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7年前, 钱学森向总理提出一个问题, 至今仍然拷问中国人

钱学森先生在中国的科学家中,一直都是走在教育前列的人物。他在回到中国之后,不仅关注中国的科技建设方面的空白,也在关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后。而他运用自己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导出来的学生,比如说孙家栋,就成为了中国卫星探测系统的创始人。一位拥有教育眼光的科学家,会更能为祖国培养科学人才,也更能推动科技和教育双向发展。

钱学生之所以如此关注教育问题,是因为他在实际的工作实践当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才后继乏力的问题。他需要的同僚是具备综合素质、能够与他共同进步、频道相通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在当时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

后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钱学森却遗憾的发现,社会进步了,人才反而更少了。所以17年前,总理和钱学森先生会面时,钱老就向总理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发人深省,至今仍然拷问着无数的中国人。钱老问题的核心关键点在哪里?

01

关心科技,重视教育

钱学森从小就是天才一般的人物,他的学识水平在同龄人当中远远领先,他的父母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也更愿意花心力去培养这个天才。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钱学森打好了良好的文史基础。而后因为有了国外留学深造的经验,他的理工科思维和逻辑体系又有了完美的发展。中西方教育共同作用在他的身上,这也让他呈现出了一种全面发展的特征。

由于东方教育的基础实在太过牢固,所以前学生在国外发展时,对祖国的环境和情况一直念念不忘。家国情怀是根植在他心里的东西,因此当听闻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发展急需建设人才时,他义不容辞地回到了中国。

这个决定做出的并不容易,因为即便是钱学森自己有决心,外部环境还是会给他众多的考验。首先美国政府就不可能放他回来,美国长官都说了,钱学森一个人就能够抵得上美国五个师,这样的人才,美国自然不愿意白白浪费。后来经历了九死一生,钱学森才能够带着夫人和孩子一起回到祖国。

回国之后,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应用到科技实践当中,一手主持了火箭和导弹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将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编辑成相应的文本,将之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一批的科研人才。在他成为研究院的院长之后,孙家栋等人也逐渐接过了他手中的大旗。他却并没有因为责任减轻而有所懈怠,反而时刻关注这些学生们的工作进度和研究成果。

也是在这个期间,钱学森发现自己对于教育和科技并驾齐驱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些见解和心得。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教育的进步,而教育又是科技发展的基础,这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了他接下来的人生当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02

痛心疾首,诚挚发问

后来随着中国核武器和军事国防核心力量的建设体系逐渐完善,钱学森也终于能够从一线上慢慢退下来。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一直在关注着教育问题。最让他痛心疾首的就是中国社会是进步了,经济是发展了,但是为什么人才却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他来到研究院视察工作,却痛心的发现研究院里面的后辈们全部都是某一个专业以内的人才,但并不能够体会与这个专业出类旁通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研究力学的,他就仅仅只钻研力学理论,而与力学相关的电学和燃气理论,他却知之甚少。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在进行某一样国之重器的研究开发时,大家如果能够通力合作,情况就比较理想,而如果沟通过程当中出现了任何一点问题,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有本事扛起大梁,主持工作。因为大家都只懂得自己专业内的知识,对于如何协调如何统筹却是一无所知。

归根结底,这是教育问题上的失误,中国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领军人物。为什么中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低迷?为什么电视机国产造不出来?其实就是因为行业缺少领军人物。

所以在17年前,钱学森先生与总理见面的时候,就像总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今的中国相比起我们刚回来的时候,已经有了稳定的进步,但是为什么人才却冒不出来了呢?”

这个问题是钱学森发自内心提出来的,而听到耳朵里,也有了振聋发聩的感受。确实,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而且这种体系已经逐渐僵化,没有办法为中国的前进创造更多的动力。之后再关注教育事业时,是时候该提出改变了。

03

教育改革,全面发展

钱学森先生在17年前提出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人们意识到教育制度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便会想办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今天的我们仍然处于教育制度的改革进程当中。

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牢记,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才应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如今我们的社会也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培养起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德智体美劳,并不应该只是成为教育部的一句口号,还应该落到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

04

结语

作为一位有学识和有能力的中国人,钱学森先生时刻不敢忘记自己扛在肩上的责任。他不仅应当推动科技建设的进一步,还在时刻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份关注的眼光是具有前瞻性的,哪怕钱学森之问是在17年前提出来的,但如今也依旧没有过时。教育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奠基,任何时候都不应当被忽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