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位乡村校长的“三重惊喜”

李景文辅导留守儿童学习。(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中华 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中华

今年国庆期间,雨湖区鹤岭镇立新学校校长李景文在积极准备参评正高职称。“农村小学教师能评正高,这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李景文深有感触地说。

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大大改善、农村孩子得到越来越多关爱、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稳步提升,李景文用这“三重惊喜”来总结这10年来乡村教育发生的喜人巨变。

“两双鞋子”的故事

10年前,在李景文任校长的雨湖区鹤岭镇稠泉学校,流传着“两双鞋子”的故事。

当年的稠泉学校校舍年久失修,食堂到处漏水,操坪尘土飞扬,孩子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爱干净的李景文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学生上学时多带一双鞋,进教室时换上,这样就避免将外面的泥巴带进来。

乘着国家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东风,李景文下决心改变学校面貌。2013年开始,借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契机,学校共争取改造资金300多万元,翻修校舍,改建食堂,硬化操场,完善功能室和教师周转房,学校硬件设施、教师办公环境得到大大改善。至此,“两双鞋子”的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2016年,李景文调到鹤岭镇立新学校当校长。当时的立新学校跟改造前的稠泉学校差不多。李景文将在稠泉学校的良好作风带到了立新,不同的是将“两双鞋子”换成了“两把刷子”:他在校门口准备两把刷子、两个大水盆,师生将鞋子刷洗干净再进校园。

接下来的几年,李景文发扬“拼命三郎”的作风,筹资100多万元让立新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校门口栽上了花草,土操坪变成了水泥坪,办公楼、食堂、传达室、学校排水系统焕然一新,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每间教室都装上了电子白板……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这10年,李景文时刻被国家精准帮扶政策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感动着。看到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好学,李景文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是一个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好时代。

身为校长,李景文将国家精准帮扶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使其成为国家帮扶政策的一个重要补充。

从2013年开始,他积极发动永强爱心协会和吴国柱、周樱洁等爱心人士助学,每年争取助学资金4万到6万元,对本校及其他学校的困难学生予以救助。

在他的带领下,立新学校坚持教学、帮扶两不误,对所有建档立卡的学生实行免费中餐、免费课后服务及教辅、校服等全额帮助。10年来,他募集资金50多万元,衣服、电视机、书包等学习用品价值60多万元,稠泉、立新、南小、柴山、陈蒲、山界、湘锰中学等学校共1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他自己也积极捐资助学,其中一名资助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考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2019年,李景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是对我、对长期扎根乡村教育的广大农村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李景文深有感触地说。

从1984年走上讲台,38年来李景文一直扎根乡村教育,从一线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到副校长、校长,在解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的问题上下真功夫、下狠功夫。“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努力确保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快速、稳步提升,确保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品位不断提高,确保农村学生巩固率百分之百。”

他任校长的两所学校在他的治理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处边远、环境较差的稠泉学校成为省级合格学校,教学质量在全镇乃至全区名列前茅;立新学校不但巩固了原有成果,而且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在全镇甚至全区有名。爱校如家、视生如子的他被同事称为“吃亏校长”“拼命三郎”……

38年光景,李景文青丝变白发,但一切付出都有收获:2016年他获评副高职称,2018年获得乡村教育工作30年贡献奖,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22年2月被评为“湖南好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