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西南财大已哭晕? 任职10年的洋院长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就差1年

现在社会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了,这一方面是社会的需求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引起的,高学历的学生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

现在高校都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些普通高校对老师的要求最低也是博士学历,像211、985和一些“双一流”大学对老师的要求只会更高。

能考入名校的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就强,如果老师的教学能力不够的话,那是没法进行有效教学的,很多高校为此还会从国外引进优秀的学者来本校任教,以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西南财大已哭晕?任职10年的洋院长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差1年

西南财经大学是一所“双一流”高校,优质的教学环境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学生的报考。学校共有28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4600余人,专业教师13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并且还与很多国家的200余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毕业生。

学校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对教育的重视,学校还特意从国外挖来这位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布维格。学校通过另一位学者的引荐,知道他有“世界级”或者“诺贝尔经济学”级的成果,不惜花费高薪也要让他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

迪布维格每年会来学校工作2、3个月,做研究、开课以及开讲座。这种工作方式一直坚持了10年,为学校的金融学科建设提供建议,现在西南财大的金融学科,在国内高校中也是一流的。

遗憾的是,这位学者最终在西南财大离职了,网上有传他是没有通过西南财大的考核,被解聘的。但是这种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作为一名国外教授,中国的高校不会用自己的考核标准去要求他,真正的原因是疫情导致的。疫情原因导致教授来往国内国外十分的不方便,最终只能和高校和平分手。

在离职1年之后,迪布维格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很多人都认为是西南财大有点亏,确实是会有点遗憾的,这是中国高校据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但是他毕竟在西南财大任职了10年,也是西南财大的一种荣耀。

高校思想不能过于狭隘,大方给予祝福,学术是没有国界的

对于这位“洋教授”的获奖,西南财大大大方方的给予祝福就好,大家合作了这么长的时间,情谊还在,即使“洋教授”已经离职,但是他曾经给西南财大带去的积极作用大家也不能否认。

这位“洋教授”是资深的中国迷。喜欢二胡、葫芦丝和太极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还喜欢穿唐装。据说他的太太还是中国人,而且他还喜欢玩中国的微信。

他很看重在西南财大的工作经历,在英文介绍里,关于西南财大,还会特意用中文标注上。可见他对西南财大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许多学生会对这么一位优秀学者从西南财大离职感到可惜。因为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位学者不仅帮助了西南财大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成就,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也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对学术的研究应该是不分国界的,高校也可以像西南财大一样,从国外引进一些专业的老师教授,参与到学科建设上来,多多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我国高校现在教育是存在弊端的,像国外学习丰富经验是可行的。

高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计划,荣誉固然重要,实用性更符合发展需要

提到诺贝尔奖,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没有深刻的了解,也知道这是一项荣誉,这个奖项是很多学者的毕生追求,能够获得这个奖项的学者一定是在某方面取得学术突破的人。

我国的教授学者在这方面成就就差些,但是这也没有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高校也应该转变对学生的培养思路,不要过分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荣誉称号。

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来看,那些华而不实的荣誉称号并不能当饭吃,虽说有荣誉傍身,会在求职的时候为自己加分,但是企业最终看的还是学生的能力。

学校要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现在很多学生毕业求职都面临困难,说到底就是光有学历没有能力,这与高校的教育模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最后笔者想说,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那么学生就要抓住机会,学好专业知识,要有学习的自主性,不能靠别人在后边“追着赶着”去学习。

大家觉得或者诺贝尔奖重要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