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学生想进垄断型国企, 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步足以排除很多人

普通家庭培养大学生的意义很简单,就是希望子女能通过学历获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不过当代职场的竞争指数显然跟以前是不一样的。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下降,对于很多同学可能不存在“挑工作”,而是工作挑自己。能先有一份维持基本生活的职业,就不能要求太多。其实这时学会选择往往更为重要。

相比普通企业,垄断型国企的待遇,比想象更高

国企跟私企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毕业生已经一反往日“出去闯荡”的心态,更青睐以稳定为优势的国企。不过同为国有单位,待遇跟工作模式也有很多“参差”。

垄断型国企跟普通的企业相比,差别不是一点半点。它们处在比较特殊的行业,例如烟草等,必须以国营形式严格把控,基本上可以断定在未来几乎也不会改变这种性质。

这就是最显著的一个特点:高度的稳定性。毕业生能进这类单位的话,自然不必像互联网企业程序员、教培工作者那样,轻易受到外界形势影响而失业。

而内行会知道,这才只是表面的优点,在工资和福利方面,差距就更大了。烟草单位的工资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名校大学生甘心去那里当一线员工,是有现实理由的。

实际上还有其他很多相似的大国企,平时低调而没那么有名,待遇却足以让多数打工人感到羡慕。比如之前在朋友圈晒家底的“周公子”,还有因月薪8万而走红的“中金(国有投资银行)”。

不论在国企还是私企里,这样的数目对于普通职员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不得不承认,见识限制了我的想象。大学生努力争取进入这样的企业,才是明智啊。

大学生想进这类国企,要具备以下条件

石油、电力、烟草、军工以及部分金融机构等,这类国有控制下的垄断型企业,往往待遇非常优厚,工作模式也相对人性化。不过他们招聘大学生时,要求显然也更高。

为啥明知道这些单位好,大多数同学还是很难入职?第一步就足以排除很多人,那就是“信息通达度”。民企再怎么有名,校招时通常也会大张旗鼓地到处给大学生做宣讲会。

可是这类国企却相当低调,每年基本只有春招、秋招两次入职机遇,只在自己的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如果没有经验、没有准备的话,许多同学还不知道招人,就已经结束了。

就这方面来说,如果家长或亲属在这类单位,了解招聘信息显然很方便,真是“赢在起跑线”。当然,招聘有亲属回避原则,但是这也仅仅是限制部分岗位范围。

第二,学历标准比较高,尤其是高薪岗位,本科是起点,不乏硕士生。这类国企中,铁路系统属于要求低一些的,专科生也有机会;但烟草、金融等行业就不同。有的办公室里看似不起眼的基层员工,可能一半是研究生毕业。

第三,公开招聘时,多半只要应届大学生,不少毕业的同学悔之晚矣。招录应届生作为储备时,在他们大四时就进行了。很多人上学时对应聘国企还没概念,就这么错过了。

第四,专业限制多,“跨专业入职”的情况较少。当代大学生放弃原本的学习背景另谋方向,本是很常见的。但是这类国企本身不愁招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要求会更为严格。

第五,面试成绩在总分里占有更大比重,对一些同学来说很“吃亏”。比如烟草单位吧,面试占六成;而根据经验,大学生在笔试环节很难拉开距离。面试对入选结果影响太大了。

国企面试的侧重点跟普通企业不同,大学生需要掌握技巧

这种深受大学生向往的大型国企,在面试时跟普通企业不同,虽然不像事业单位的流程那么严苛,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

所以说有时候未必学历越高越吃香,应聘者的性格能否得到面试官的认可,这是很重要的。有的同学自带“国企员工气质”,说到底就是既稳重又有情商。

普通企业面试更喜欢要做事麻利、抗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这类国企更青睐沉稳老练的年轻人。这跟工作和晋升模式有着很大关系。

【总结】大学生想要进这类单位,除了学历、专业和及时关注招聘信息,还需要对个人日常表现有所约束,言论中多表现爱国情怀,表达积极向上的内容。

#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