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财融合的财会工作要求下, 优化财会人才的培养

在业财融合的财会工作要求下,高职院校需探析新的人才培养方向,保证人才培养与职业所需密切联系。在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包括:创新财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优化人才培养的体系、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搭建起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一)优化人才培养的体系

基于上述高职财会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设立,进一步构建出与之相匹配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保障目标的有效达成。例如,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可以围绕着四个模块构建体系,重点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四项能力,相较于以往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来说,这种新形式体系不仅涵盖了专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也更为重点地强调了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让人才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业财融合下的工作,而模块化的体系设计也更容易理清人才培养思路,促进各学科知识在财会人才培养中的有机融合。

一是体系中的基础模块部分,主要是针对财会人员一般能力加以培养,围绕着职业素养、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等方面的要求,布置基础的思政课程、英语课程以及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课程,借助于课程教学来引导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达成一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二是体系中的专业模块部分,主要是设置一些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促进财会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在进行该模块优化时,主要是对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学时适当增加,而非核心课程可以采取合并策略,同时依据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考试科目调整课程内容与结构,对专业的实践操作课程要重点强化,尤其是实习环节,进一步完善财会人才培养的方案。三是体系中的综合模块部分,其主要针对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性技能进行培养,比如说重点培养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跨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该模块部分是针对业财融合背景所增添的核心模块,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学生可以在掌握专业技能基础上增加其他技能,便于在日后工作中将财务环节更好地融合业务环节。通过沟通、分析、信息处理、团队合作等,更有利于解决实际财会问题,为此,相应的课程结构中可以增设大数据课程、决策管理课程等。四是体系中的创新模块部分,重点培养财会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下,环境的变革也是十分常见,再加上业财融合背景,财会人员为了能应对更多挑战,必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因而高职院校针对这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时,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许多创新案例,或是举办一些创新活动。

(三)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落实

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实施培养体系的调整,还需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财会相应课程的课堂教学,推动采用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手段外,可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学习法等,积极刺激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吸收知识和技能,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有效结合教学实践。例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段来开展专业课教学,在课堂上开展沙盘模拟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或是利用电脑模拟,同时也可以开展无领导小组探讨式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当中,学生可以在情境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教师为各个小组设计特定专题,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增强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中专题问题应尽可能贴合实际,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决策水平,比方说设置ERP企业沙盘模拟情境实践、预算编制实践以及典型企业的年度模拟审计实践。

在课程课堂上,也可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相应教师可自主编写教学案例,尽可能保证案例具有情景化和本土性特征,以免教学实施中出现案例与实际生活偏离较大、“假大空”情况,也让学生在理解知识内容上更加容易,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行动学习法也是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是打破以往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领会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形式一般也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协调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重点关注行动以及实践后的反思,以小组为单元设置对应的任务,让小组可以独立实施前期调研工作、数据收集工作、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制定决策及调整工作等,小组还要依据行动情况作出反思总结,让学生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自我反思和批判。

(三)搭建起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首先,要达到财会人才培养目标,还需保证教师队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搭建起师资保障的机制,加大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师资的投入,致力于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水平。例如,可以让教师的培育工作朝立体化方向发展,搭建科研+挂职+名师的教师培养规划,对于学校财会专业的一些骨干级教师,可以资助其出国进修,同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到相应企业中挂职,锻炼其参与和实践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也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联系实际。积极推动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互联网与大数据知识、管理会计实务内容等加以培训,打造出更为核心和有力的专业课程教学队伍,培育出更多名师。对现有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师资源加以整合,构建起涉及管理、会计、网络以及信息的多元化融合型教师队伍,积极推动交流平台建设,让不同类型教师之间能充分交流,也能够让不同学科的知识更好地融合,提升教学综合性,还可实施教师集体协作备课、互相进行教学观摩和讲评、积极推进课程研讨等,充分提高教师教学水准。在专业教师选拔方面,也要更为严谨并提高标准,充分考量教师的业务水平、政治素养以及育人能力,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以免为人才培养工作埋下隐患。除此之外,也可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邀请素质较高的在职审计师,或是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高级财务师不定期到校授课,开阔学生眼界并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其次,全面整合校外的人才培养资源,为财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保障。例如,可以积极建设校外指导实践的教师资源库,并对校外财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加大投资,比方说与多家企业或是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起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和事务所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顶岗学习的机会,还可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开发当中,合作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可在日后优先纳入高校人才,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落实。再次,积极强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确保业财融合新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制度也是保障财会人才培养规范化的重要基础。例如,结合设定的人才培养新目标,积极探索多种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制度的适宜性,直接作用于帮助财会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比方说可建立课程竞选制度、教学团队遴选制度等,通过比选来确定最适合学生的课程并完善课程建设方案,同时也能选出最为出色的教师担任课程主负责人。还可建立起教案及教学大纲的审核制度,在课程教学教案与大纲由专业教师编写完成后,需要交给集群组长和系主任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其适宜性与合理性,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帮助。此外,也可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制度,强化各项课程教学开展时的督导工作,该项工作可直接由集群组长、系主任以及副院长等人员来为完成,也可运用座谈方式来进行督导。

最后,落实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工作,这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效果以及创新是否成功的重要工作。考核评价的结果反馈能够为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从而调整其培养模式、改进其培养内容。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的考核评价形式主要包括竞赛、学分绩点、实践考核以及创新创业评估等。

结语

在业财融合的要求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要想切实达到预期目标,还需搭建起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具体围绕着师资水平、校内外资源、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