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周总结: 如何把读过的书和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一、知识拓展

开始学习近代文学史

自从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终身目标后,总觉得应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自己是完全从零基础开始写作的。写作的经验只来源于过去上学时写的作文。而且自己上学时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后来又学了口腔医学。

反正就是所有的知识和写作都没有关联。

那么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平时除了写作之外,还要学习一些文学知识。

虽然我报考了专升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只是混个文凭,根本无法真正的系统的学习。所以只能靠自己自学了。

我先买了近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和古代文学史。先从这三本教材开始学习。

最近先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近代文学史开始学习。

不学不知道,一学才发现,那本教材都是自己的盲区。过去学过的历史和哲学知识早都忘光了。连最基础的近现代历史都不知道。

所以看了教材后,发现自己要补的知识很多。所以就不追求速度了。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慢慢来。

今天看了五四文化运动。这是近代史学的开端。里面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品,我都准备找出来看一遍。一边读书一边写作。这样才能够理解得更加深刻。

不过看了教材发现,很多名词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代表什么。然后就一个个去查,然后记笔记。

我是这样学习的。先看教材,把重点内容划出来。然后通过语音整理到电子笔记上。这样读一遍能够加深印象。

然后再把不知道的知识一一查出来,都整理到电子笔记上。

然后再在纸质笔记上总结出框架和关键词。这样以后复习的时候,只要看着纸质笔记去回忆即可。有记不住的部分,可以回看教材或者电子笔记。

今天查了一下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说真的,这些词在上学时候经常能够听到的。只是记不住到底是什么内容。现在全部查出来,一点点学习。

最近查了一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学的专业课,还有要读的书目。发现知识量非常庞大。觉得自己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那些专业性很强的写手根本没有办法比。

这一年多我的写作能力一直处于瓶颈期,一直无法提升。现在想来,就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基础条件很差。加上经历和阅历不够,所以根本没有写作的素材和文感。

既然自己确定了目标,那就一步步去走。让自己增加文学修养。然后通过书本来增加见闻。

二、视野开拓

听得到头条

之前一直是邵恒的头条。我一直很喜欢邵恒整理的内容。可是后来邵恒离开了,改成了得到头条。

虽然也是每天都大事记,但是好像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远。能够让我产生共鸣的东西也不多。可能这些东西对那些职场大佬和职场精英有帮助吧。

但是我们普通人听了这些大事记到底能够学到什么呢?

对于我而言,是能够开阔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领域。那可能是我努力一生都无法触及的领域。这个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还有一个就是,很多前沿的思想和技术,其实也是能够帮助自我成长的方向。或许这个方向在我们这个十八线的小城很难落实,但是却是一种新趋势。能够帮助我跳出过去的固式思维和传统思维,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

比如说,有一期是讲了人工智能分析了连续成功的创作者,寻找他们成功的原因。发现真的有一些共性规律。

首先,这些创作者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往往处于探索阶段。就是多领域尝试,然后分析各领域的特点。然后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自己擅长的一个领域,然后深耕。

其实这些方法也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这和职场新人的晋升之途也很相似。很多职场人刚开始没有准确的定位,就开始多领域去尝试。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也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去提升自己能力。然后获得不错的职位。

还有的职场新人没有方向,随便找一个领域就一头扎进去。可是工作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觉得很痛苦。但是又不舍得放弃。毕竟做了这么久,自己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不敢再去尝试新的领域。所以这类人大多没有什么太优秀的能力,只能在职场上“混”。对于工作也没有热情。

其实这样一想,那还不如在开始之初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热爱和擅长的领域。这样更容易获得成就。

包括我自己写作业也是一样。我从学习写作开始,就一直是做读书类的。写的文章无外乎是书评、拆书、听书稿、读书笔记。因为写得太久,所以写作形式太固定了。对于这类文章,也谈不上多么喜欢。只是因为自己比较熟悉而已。

当我想要去尝试其他类型的写作的时候,总是失败。一直被拒稿。信心也被打击了。

如果在写作之初,能够多领域去尝试,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擅长的,再去持续深耕,或许现在的成就会更高一些。

但是现在开始应该也不算晚。最近我就在搜索写作的几种形式,了解写作变现的方法。然后准备一一去尝试。最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变现模式去不断深耕。

所以学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影响了你,并且改变了你。这就是学以致用的精髓。

三、书、影视

1、《遇见未知的自己》

其实这本书之前看过两遍了。但是最近为了把心理问题解决好,所以把有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灵成长的书都拿出来看了一下。

而这一本是重点看的。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观点我很认同。

书里有一句话说:“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常常去外面不断的追寻。欲望也无限的延伸。可是真正能够满足我们的却在自己的内心。我们只有学会向内看,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知道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

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很多心理学的问题都会让我们通过对童年的回忆来找到问题的症结。

所以最近我们也在回忆童年,找到那时候的感受和情绪。然后像书里那样不断的重复一句话:我看见了情绪,而且允许它的存在,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这本书真的很治愈。虽然关于“老人”是谁。是不是封建之类的问题,我觉得到也不必去探究。如果你有宗教信仰,那么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信仰去认知。如果没有,那么就把“老人”当作心理治疗师吧。

2、《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觉得这本书不会太好。心理治疗本来就是很严谨的东西,非要弄个卡通人物做书名,让人觉得不太严谨。

可是看了开头之后才明白,作者用了柳林风声里的一个人物来做主角,其实是想利用卡通人物,把很复杂的心理学知识简单化。让更多人能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而且这本书全程一共10次心理治疗,是一次很完整的心理诊疗过程。所以我们可以模仿心理医生的问题,对自己进行诊疗。也可以学习心理学知识。

还有一件很巧的事情是,女儿正好有柳林风声这套绘本,所以对于蛤蟆、鼹鼠、河鼠、獾这些人物有一种亲切感。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按照心理医生对蛤蟆的诊疗步骤,对自己也进行了提问。而且写了将近一万字的诊疗笔记。

我也回顾了童年的经历,看到了自己的恐惧、孤独等等负面情绪。然后每天安慰自己,面对情绪。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回忆都记录下来。

几天之后,自己的情绪真的改善了很多。心情没有过去那么苦闷,也没有过去那么焦虑和抑郁了。那几天睡眠也好了很多。

但是心理治疗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以后我还是会坚持记录的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让自己不再去逃避问题,而是勇敢的面对。

心理的问题,只要我们看到它,并且勇于面对,就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了。

3、《陪你逐风飞翔》

其实生了孩子之后的几年,几乎很少看电视或者追剧。家里的电视除了给孩子看动画片之外,也几乎不打开。

我看的最多的就是几个比较经典的综艺。像是《奇葩说》、《脱口秀大会》、《令人心动的offer》这几个。

可是最近竟然追了一个偶像剧。对我来说真的非常奢侈。

因为我们每天自由时间很有限,而且要做的工作很多。真不太有时间去追这种纯休闲类的剧。可是偶然间看了《陪你逐风飞翔》的一个片段,看到运动员每天训练,还有他们每天的坚持和执着的精神,让我很受鼓舞。觉得自己也需要打打鸡血。所以就把这部剧找出来刷了一下。

令人欣喜的是,里面的小演员演的还不错。对于现在的新生演员来说,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对于滑冰这种专业的技能,没有完全用抠图和替身,很多镜头都是两个演员真实在冰上的场景。说明他们还是努力练过了。

而且看采访的片段时,宋祖儿说她和王安宇拍戏之前都不会滑冰。但是两个人在拍摄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而且王安宇是花滑选手,也有很多舞蹈动作。虽然近景不是很多,但是至少还是有舞蹈功底的。不是那种摆摆造型的。

看剧的时候,看到他们每天训练、受伤,然后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这些拥有强大自我驱动力的人真的很令人钦佩。这就是运动员的精神。

而且小演员们也演出了运动员的精神气,让我这种从来都不运动的人都想做点什么运动了。

既然花时间追了剧,就不想只是休闲娱乐。看完之后,我把整个剧回顾了一下。然后写了笔记。每个起承转合的安排,还有整个故事情节和逻辑线的安排都做了梳理。

自从开始学习写作之后,无论是看影视还是综艺,总是带着目的去看的。只有这样才会帮助自己成长,才不会浪费很多输入的机会。

四、本周收获和下周安排

这一周写的文章不多,一共写了3篇图文和2篇读书笔记。 敲定了一本书的选题,但是还没有开始写。

整理了近现代文学的概述,还有代表作者鲁迅的相关背景知识。但是鲁迅的文集还没有开始看。

下周的安排要紧密一些,因为这周的效率有点低。

下周安排:

1、看《穆斯林的葬礼》,写读书笔记并且完稿

2、看鲁迅文集,尤其是代表作要重点看,并且写书评。

3、写图文5篇

4、每天记录总结,周末写周记复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