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

《家庭心理学》: 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成功? 心理学家跟你观点不同

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身高6.4英尺,而摩洛哥的中跑运动员艾尔•奎罗伊身高则只有5.9英尺,尽管身高相差7英寸,但他俩有个让人意外的共同点:他们的裤腿上的内接缝一样长。也就是说,他们的腿一样长。

菲尔普斯身长腿短,非常适合游泳,而艾尔•奎罗伊则恰恰相反,腿长身短,非常适合中长跑。可以说,他们两个的成功跟选择了适合的竞技领域是分不开的。

假如让他们两人互换竞技领域,即使付出再辛苦的努力也很难取得世界冠军的成绩。所以,最大化你的成功概率的秘诀,是选择适合你的赛道,这适用于体育和商业,同样也适用于孩子的教育。

但在我们如今的教育中,高考成了大多数家庭的指挥棒,无数家长和孩子的奋斗目标都只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这个共同的目标成了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依据。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他们的教育也应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智商、兴趣等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发展孩子的长处,而不是补短避长。现在的社会要求各个领域有更多的专业突出的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的通才。

在《家庭管理心理学》一书中,管理心理学专家鞠强认为,我们应以人本哲学思想为基础来对待亲子关系。教育的重点在于挖掘、培养、发展孩子天赋中的相对长处,满足他的天赋兴趣,反对重点补短板,反对按照外在的标准或者按照父母的需求改造孩子。

但在中国,非人本主义的导向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很多父母喜欢依据流行观点、自己的喜好,抑或补偿心理去改造孩子,完全忽视了孩子丰富多彩的个性。

那么怎么才能避开这些教育的误区呢?

01、发现、挖掘、培养孩子的天赋,而非改造孩子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曾经有这么一个片段:小女孩从小喜欢写作,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一她已写了多本小说,共计30多万字。相比文科,她的理科成绩就弱了一点,尽管她已经尽力,但还是收效甚微。

“其实我特别想学好数学,但是我天生长了一颗文科的脑子,就是学不懂那些数学知识……我想,我一辈子努力也追赶不上班上那些同学了。”

后来,她写的小说被她爸爸发现了,他认为女儿就是因为写小说才耽误了学习,一怒之下,把女儿写的小说全部撕掉,还把她所有的课外书都用胶带封了起来。这件事在女儿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伤害。

她当着她爸和全班同学的面,在天台上向她的爸爸喊话:

“爸,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失去了灵魂!”

台下的爸爸虽有点愧疚,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认为他是为了女儿着想,在学习成绩面前,兴趣爱好一文不值。然而父亲不明白,他撕毁的不仅仅只是小说的手稿,还是女儿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更有可能撕毁的是女儿的成功。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从5岁开始就喜欢唱歌,他说:

“我的母亲是出色的奉献者。如果她发现我们中有人对某件事感兴趣,只要有可能,就要鼓励这种兴趣,她回家时就会带着一包有关着名明星的书。”

迈克尔•杰克逊很幸运,有一个从小尊重他爱好的母亲,否则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音乐天才。而这个被爸爸早早扼杀作家梦的女孩,即使靠着勤奋刻苦考上了大学,她的天资也基本注定了最终的“泯然众人矣”。

但如果他的父亲在关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不忘支持孩子的兴趣,即使最终考上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孩子将来在职场上却有可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循着兴趣选择正确的方向,进步轻而易举,反之,生活很可能就只是无休止的挣扎。

02、接纳一切不可改变的天然特质

很多家长把自己曾经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希望通过孩子“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努力,满足自己补偿的心理。

希望总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智商是由基因决定的。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虽然可以提高成绩,但对智商提高的效果微乎其微。

一般来说,高智商的父母生出的子女智商也比较高,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始终不好,很可能问题出在你身上。当然也有一部分基因突变,父母都很聪明,孩子却不够聪明的,那真的只能怪运气不好了。

物理学家加博尔·马特(Gabor Mate)曾指出:“基因可以预设,但不能预订。”

对此,学术界也有这样的主流观点:绝大多数孩子成绩普通,是因为他是智商是正常的,而那些学习成绩长期名列前茅的孩子,其智商都是超常的。

所以,对于你孩子的智商,也许“认命”才是更科学的方法。但“认命”并不是指放弃努力,放弃对孩子的期望,而是在孩子的漫漫成长过程中,不会因为不切实际的期待而对孩子横加责难。

03、高考成绩优秀不一定等于人生成功

中国的很多家长把学习成绩看得过重,认为考上好的大学就万事大吉,但事实上很多高考成绩优秀的孩子,在走上社会之后并没有出色的表现。

因为高考只是考察了记忆力、一定程度的逻辑能力、自控力。而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与人生成功关联度较高的品质还有抗挫折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创新力、行动力等等。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孩子。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便孩子学习成绩不够优秀,但若能在其他方面发挥长处,也是有成功可能的。

笔者有位友人,学生时代成绩一直不太好,她妈妈给她找了多名老师给她一对一辅导,但依然效果不明显,她妈妈估计照这么下去,她连考个二本都很勉强。

但她有个特长,画画很有灵气,画什么像什么,而且还特别有神韵,最关键的是她从来没上过画画兴趣班,全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时常练习。

她妈妈首先从内心里承认了自己孩子的普通,接受了女儿成绩不够优秀的现实。之后给她找了一个比较有名的画画老师,准备走艺术生的道路。

有了名师的指导,友人的画画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毫无悬念地进入了一所颇有名气的艺术学院。而且因为为人豁达开朗、专业水平也不错,还当了学生会主席,颇受老师们的青睐。大二开始,老师还介绍了家教给她,每节课四五百元的薪资,让她在大学阶段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她妈妈当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女儿的智商和能力,没有及时帮她转移努力方向,相反一条道拼命走到黑,非要走普考这条路,很难说能达到现在这种状况。

结语:

《家庭管理心理学》中,作者对于教育的观点是以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为依托,主张家长们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天然特质,顺势而为。在教育的方向上,不要过于重视高考,而是要着重挖掘、培养孩子天赋中的长处,而非重点补短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