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尴尬了谁? 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一针见血, 怒批一些专家成网红!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专家声誉扑街的一年,不管是哪方面的专家,预测的结果都有很大的偏差。一些大学的知名教授,学者对一些热点事件的解读基本都是南辕北辙的,出现了严重的误导。

针对这样的乱象,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把国内的一些专家、教授与学者批得一文不值。认为这些高居庙堂的专家、学者教授不潜心做学问,搞科研;相反每天在自媒体平台上打卡做网红;甚至还有人给一些药品背书。

柳教授说:现在各大医院的各类检测检查设备,日本、德国、美国的制造的占据95%,其他科技成果就不说了。

柳教授再说:疫情三年来,有多少专家沉下心去做科研了;到现在也没有研制出有效治疗新冠的药品,老百姓只能望药兴叹。

柳冠中是清华美院的文科资深教授,拥有很多荣誉头衔.虽然清美的声誉一般般,不是说所有人都不行。柳教授的“两说”,还是非常有见地的,也一针见血的说出了我们的很多不足,打脸了一些网红教授学者,让他们颜面扫地。

我们的科研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通过三年疫情与欧美的科技纠纷,我们的弱点完全暴露了出来。科研上严重缺乏自主原创知识,特别是基础学科研究上,基本没有;现在的创新很多是建立在别人的理论基础上的。

从大高校、科研院所与医疗设备的国产率看,我们自己原创的很少,有的只是仿制,很多顶级设备仿制都仿不出来。其实疫情放开以来,暴露了我们生物学研究的实力,水平可以说很一般,所谓新药都是炒冷饭的成果。一些专家的乱建议,出现老百姓一药难求的局面,可以说是怨声载道。

柳教授的“两说”可以说还原了我们的科研现状,让研究“伟大的抗疫精神及其机制弘扬”的专家们脸打得啪啪响!这样的研究对科技崛起与疫情防控有什么帮助呢?只能给大家添堵了;被诟病没有冤枉你们。

总结

我们的专家少吗?还真不少,很多人实际不是专家,属于科普工作者,实际专业水平不高,与国际上的科研大牛存在很大的差距,他们在国内可以过得风生水起,一到欧美发达国家,基本沦为普通人,这也是我国的科研水平上不去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的学者不聪明吗?肯定不是的,都非常聪明;但是很多专家学者沉不下心来做学问,搞科研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但是在当前大环境下,这样的人基本不被待见,认真做科研的人,反而没有一些科普、网红学者有人气。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激励机制的问题,还有就是国内科研环境问题,国内的科研大环境不改变,不增加科研人员的待遇,我们的科研还是会举步维艰的。柳教授的两说,把我们的短板已经说了出来,专家应该待的地方是实验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