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形成知识网络 激发学习兴趣

■备战“三模”迎接高考·学科指导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从整体知识结构上把握教学大纲要求,还应该及时掌握学生实际学情,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针对这些要求, 政治教师应该及时把握高考动向,结合高考内容和题型变化,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备考策略并安排复习活动。

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各科试题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强化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教师应该坚持“以本为纲”的原则,重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在答题时对所考查知识点一知半解,甚至在解答主观类问题时无法将基本原理和概念表述清楚。所以在开展政治学科备考时,教师应着重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强化其记忆效果。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复习活动时,应将教材中概念性问题或者需要学生记忆背诵的知识内容进行汇总,明确告知学生这些知识内容要求背诵,并且利用课堂5到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抽查,利用这种方式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化自身内在驱动力。还可以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复习效果。

优化复习结构,提升学习效率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知识结构化和脉络化是彰显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维度。但是现实问题是,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是碎片化的,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实现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因此,在最后3个月,教师应协助学生对知识信息加以整理和总结,把零碎的、片段化的知识信息加以适当的串联,提高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教学工具的运用是优化复习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所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在深化理解的同时,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例如,生产、劳动与经营相关知识是高考重点内容,但是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琐碎,很多学生在复习时不全面,或者知识点之间无法进行有效串联,只能死记硬背。如果利用思维导图将这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合理汇总与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质量,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也能够有效突出复习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重视审题能力,提高答题效率

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考题题干、涉及的材料都比较长,学生在阅读材料和审题的过程中会用掉较多的时间,所以提升审题能力非常重要。良好的审题能力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有效信息,准确把握命题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句,并与所学原理性知识在大脑中建立起关联,进而提高答题效率。

以一道材料分析题为例:

在日常生活中,拿起手机拍摄一些图片,记录下一个视频,然后分享,是不少人的生活习惯,甚至有些人还利用“随手拍”监督举报。但是,“随手拍”有可能也存在着危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0条就规定了自然人行使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的自由。未经他人的许可,“随手拍”若造成他人名誉或人格受损,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此,公民不能把“随手拍”当成“随意拍”。

结合材料,运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不能把“随手拍”当成“随意拍”的合理性。

对这类材料分析题,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该题涉及的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知识内容;然后通过粗略阅读,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随手拍”可能会涉及相应的法律问题,侵犯公民的法律权益;明确材料大意之后,利用设问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句;最后,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中知识内容相结合,如:1.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离。2.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通过“随手拍”行使自己的监督权。3.公民也要树立义务意识,遵守宪法与法律,不得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随意拍”。这种逐层递进的材料分析方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设计教学情境,深化时政作用

思想政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能够以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复习基本都是固定的模式:由理论知识到重点难点再到真题练习,这种复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却收效甚微。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引领学生备考时,应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所学知识引入到现实情境中,深化时政热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环保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与环保相关的政策及热点事件,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做,能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思政知识与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复习效果。

关注学生心理,增强考试信心

学生复习备考压力比较大,思政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文字性较强,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而在考试过程中增加紧张感,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在最后的复习备考阶段,帮助学生稳定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也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学生排解或者减轻学习压力,并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或者小测等环节,在学生作业或者试卷上通过批注意见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注意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得分率,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

(作者系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广州市骨干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0日第8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