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部最新认定: 8所高校科研能力再获肯定

现代大学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

如今,大学已经成为与科研所一样重要的科研基地。像清华、北大、中科大等这样的顶级大学,不仅拥有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也有大量行业领先的“神兵利器”,每年都有大量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诞生。

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来自一流大学的科研力量再次成为主角——这十个重大科研成果中,有8个是由大学研究团队主导或参与完成的。

分别是哪些大学的团队呢?

北大

(1)北京大学等:

FAST精细构建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

北大的天文学研究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水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仅次于南大和中科大,位列国内高校第三名。

2022年,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之江实验室等团队一起,利用FAST发现了全球首例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FAST的中文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我国乃至全球研究宇宙射线的“国之重器”。

该研究对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构建了统一图景,对于揭示快速射电暴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2)深圳大学/四川大学等:

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

该研究成果主要完成人,是来自深大、川大的谢和平团队。谢和平是著名的力学与能源工程专家、中工院院士,曾经担任四川大学校长,目前也是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

本次研究通过将界面相平衡、分子扩散等电化学反应与物理力学过程结合,开创了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最终实现了利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创举,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深大

(3)北京大学等:

揭示新冠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

去年,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在“抗疫”道路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而医务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来自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的研究人员曹云龙和谢晓亮一直是新冠病毒研究领域的领导者,屡次在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中取得关键性成果。2022年12月,曹云龙还入选了《自然》评出的“2022年度十大人物”,足见其研究的影响力之大。

而在2022年,曹云龙、谢晓亮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成功揭示了新冠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体液免疫逃逸机制与突变进化特征。这个研究成果为全球新冠防疫提供了重要科研参考。

(4)南京大学:

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谭海仁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型薄膜光伏材料的光电性质研究,在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上多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谭海仁带领团队重新设计钝化分子的极性,使得其在窄带隙钙钛矿晶粒表面缺陷位点上的吸附强度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效率。

中科大

(5)中科大等:

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团队,是全球量子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也是国内量子研究的实力担当,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都有不俗的成绩。近些年,“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建成,都离不开潘建伟团队的功劳。

这已经不是潘建伟、赵博团队首次入围“年度科学进展”了,甚至可以说,潘建伟团队就是“年度科学进展”的常客。而这一次,潘建伟、赵博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团队在钾原子和钠钾基态分子混合气中,利用射频合成技术首次相干地合成了超冷三原子分子,为全球研究超冷化学和量子模拟提供了新方向。

(6)厦门大学等:

实现乙二醇合成新机制

来自厦门大学化工化学学院的谢素原教授,一直从事于碳簇化学的研究,在202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而袁友珠是厦门大学化学系系主任,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分子催化等领域的研究。

2022年,谢素原团队和袁友珠团队,联合了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机构的团队,用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在温和压力条件下,利用富勒烯缓冲的铜催化草酸二甲酯合成了数千克规模的乙二醇。未来,该技术有望降低生产中对石油技术路线的依赖,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7)浙江大学:

揭示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新机制

邱建荣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光子材料与器件专家,担任浙大微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一直从事光子材料与器件、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

2022年,邱建荣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理,开拓了飞秒激光三维极端制造的新技术原理。

(8)上海交大:

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

来自上海交大的贾金锋教授,是国内凝聚态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是中科院院士,担任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

2022年,贾金峰教授和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特别研究员郑浩,联合麻省理工学院的傅亮团队,设计制备了拓扑绝缘体的异质结体系,成功实现并观察到了半个世纪前理论预测的“分段费米面”,为调控物态、构筑新型拓扑超导的研究开辟了新方法。

上海交大

除了这八大研究成果之外,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张金海团队等科研人员利用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朱敏团队的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的新原理开关器件,也入围了“十大科学进展”。

2022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中,有大学研究团队直接参与或主导的研究,就多达8个,这并不是个例。事实上,大学在推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巨大的作用——而这恰恰是大学科研水平的体现。

如今,我们已经坚持了多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希望这些大学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人才服务国家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