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双减”政策下, 校外体育培训升温, 约课基本靠抢

傍晚的运动馆里,清脆的跳绳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挥汗如雨……“双减”政策落地后,越来越多的北京中小学生涌入运动场馆,报名参加体能、跳绳、排球、篮球、足球、游泳等训练。

多重因素利好下,北京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骤然升温,不少体育场馆一到周末常常爆满。

家长换思路:“身体素质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傍晚5时左右,记者走进位于东城区东花市大街附近的一家占地200平方米左右的跳绳运动馆。尽管刚放学不久,一间教室里就有7位小朋友穿着统一的黄色T恤,挥汗如雨地练习,教室里清脆的跳绳声响成一片。

下课之后,孩子们在跳绳运动馆挥汗如雨。

“跳绳场地限制小,上手容易,花样跳绳也有趣味性,非常适合小孩。如果姿势不标准,不但速度上不去,还会伤害膝盖脚踝,还是要让教练指导一下。”看着女儿跳得脸上红扑扑的,李女士倍感欣慰。她告诉记者,女儿的功课量相比以前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减少。“这才有时间带着她来上跳绳课,提高一下身体素质,也能更好应对将来的跳绳考试。”

“‘双减’之后,孩子都没什么作业了,但整天待着也不行啊。”丽丽妈妈替女儿报了对视力好,也容易上手的羽毛球运动。“这段时间报名特别火,离学校最近的羽毛球一对多培训班都没有名额了,只剩下500元一节的私教课。”

与中考应试需求直接挂钩的体育考试项目培训也受到家长的追捧。刚开学,胡女士就给女儿报了一个体育应试准备班,含排球自垫球、卷腹训练、实心球投掷训练、变速跑训练等内容。“平时在家孩子不愿意动,出来训练体考项目也好,还能释放一下学习压力。自从周末不用去上英语班后,我把她的体育课从一周1节改成了一周2节,每节课一小时。”

“身体素质是孩子一切学习的基础,小孩要视力好、长得高、不生病,必须运动!”走访中,多名家长表达了这样的共识。“学科类培训做减法后,孩子的时间更充裕,就要把体育锻炼做加法,多做运动晒晒眼,为将来升学冲刺打下好的基础。”胡女士说。

机构迎生机:“体能课报名数比去年翻了番”

在东中街东环广场A座,有一家青少年体能运动中心,专门为3岁至12岁的孩子提供综合体能训练课程。开学以来,该机构的生源明显增长。

“刚刚开学,报名学员就一下子激增到590人左右,去年开学也就收了300个学生。”该机构的孔老师告诉记者。“我们会重点训练小朋友的跑、爬、跳等基础体育要领,一节课60分钟,运动量很大,也很锻炼小朋友的意志力。”

“体能是所有运动专项的核心,也是学校各项体测的基础。”孔老师明显感到家长对小朋友身体素质的日趋重视。“过去五六年,北京青少年的体能下降不少,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指标的测试结果也出现了下滑。‘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甚至有学生跑完1500米趴在地上哇哇地吐。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语数外很重要,但小孩的身体更重要,健康第一。”

“我们全市有5个校区,半年来崇文门校区就收了160多名孩子,比往年都要火爆。”跳绳运动馆的王老师表示,体育成绩在小学综合成绩的占比越来越重,也刺激了很多家长送小朋友来跳绳,以解决协调性和体能问题。“目前也有小学找过来,想和我们谈课后服务合作,进校园满足一部分同学的跳绳需要。”

记者发现,比起针对某项专一的运动,当下体育培训更重视孩子的基础运动能力。“3到5节课就能教完学生投掷铅球时的技巧,比如出球的点位、弧度,核心要如何发力,下肢要如何配合,但更重要的是上下肢爆发力和基础力量的提升,这不是短暂的集训可以替代的。”国家体育总局附近的一家体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许多家长报体育培训课不再是为了突击,而是看重训练对运动能力的长期提升,这也成为少儿体育培训市场的一大新趋势。

小学员在体能运动中心训练拉伸。

资本抢赛道:“双减”之后素质类培训企业增一倍

利好政策的持续加码,加上家长和学校需求的井喷,体育培训赛道吸引了众多资本跑步入场。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99%。

企查查数据也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我国体育培训企业注册量就高达4.8万家之多,同比增长108.7%。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注册量均为2.4万家,同比增长分别为242.9%和50%。

记者发现,对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投资自2018年开始逐年递减,加上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行业仅有2起融资。但今年以来,投资又有明显回温趋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今年1月以来,已有8家企业完成融资,其中最大的一笔为SNOW 51的亿元级A轮融资。

各大教培机构也纷纷向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的青少年体育培训转型。7月23日,青岛新东方学校官宣开设体育课程;8月6日,天津新东方学校宣布开设针对中考的体育课程,并于暑假开放了课程体验。

体育培训似乎一夜之间从“可有可无”变成了“炙手可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最明显的是培训价格的一路水涨船高。“之前体能课训练差不多1800元10节课,现在直接跳涨成3900元15节课,单节课涨了40%还多。”丽丽妈妈无奈地表示。胡女士也发现,女儿的排球课价格有了明显上涨:“10节课的课包从2000元涨到了2500元,快赶上大人的健身房私教课价格了。”

体能运动中心提供各种课程,一位小朋友在体验拳击。

专家提醒:小心预付费风险提高行业监管

“‘双减’政策之后,体育培训具备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也处于更为规范的发展阶段。”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升,尤其是公众对健康的高度重视,体育培训行业在未来有望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不过,王雪莉坦言,近几年体育培训机构欠费、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体育培训师资成本实际上是高于学科类培训的。有些机构扩张比较快,忽略了资金链管理的问题。体育培训行业的教练资质问题也比较突出,还有部分从业者存在语言、行为规范等问题。”

王雪莉认为,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行业监管还不到位,既存在监管主体缺位、管理有空白的情况,也存在多头管理、企业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体育培训不断升级的同时,行业监管也需跟上,为运营规范、体系完善、高质量的机构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有投资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北京有不少体育培训机构的运营管理和销售方式仍处于传统阶段,“占地为王”思维严重。“随着场地费用和获客成本的不断增加,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马太效应将更明显,规模较小且分散的‘小作坊’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挤压,市场还会有新一轮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双减”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以上的培训费用,但记者发现,目前体育培训机构售卖60节、90节甚至120节超长课时包的现象仍然普遍,监管部门也需全面防范一次性费用收取过高导致的预付费风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