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

清华外地生的自白: 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的差异不是一点半点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金榜题名之日,整个家庭都感到无上的光荣。若是能考入清华这样的顶级高等学府,更是会赢得乡邻的羡慕。但进入清华大学只不过是幸福生活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即便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各不相同。

清华外地生的自白,向人们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存在很多差异。这种差异不单单体现在成绩上,更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学生时代,成绩是唯一的考核标准。而一旦进入社会,综合实力才更为重要。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的差异,不止一星半点。

“高分”外省学生和“低分”北京学生

在中国的不少地区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北京学生只要考400分,就能上清华。事实表明,这一说法纯属谣传,北京学生要想考入清华,也需要接近700分的分数。

但是和其他省份的考生相比,北京学生考入清华的难度着实低了不少,这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除分数以外,外省学生说起北京的试卷往往不屑一顾,认为难度太低。长此以往,形成了对北京学生成绩差的刻板印象。

可对于北京学生而言,他们也有着太多的委屈。对于高考,他们付出的努力不亚于外省学生。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北京学生的成绩也不亚于外省学生。按照如今各个大学的录取规则,都会给予当地的学生更多的名额。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汇集了大量的高校,自然有着更多的名校录取机会。

此外,和外省学生相比,北京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得可怜。他们并非沉迷于游戏不愿意学习,而是大量的体育测试、社会实践,占据了北京学生过多的精力。

除此之外,许多优秀的北京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不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这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激烈的竞争。能够进入清华大学的北京学生固然优秀,但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那几位。

反观外省学生,能够进入清华大学的,已经是全省考生之中的佼佼者。清华大学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北京学生和外省学生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高考录取分数上,更体现在考试的难度、竞争的激烈程度、选择的优先度上。对外省学生而言难得的机会,对于北京学生而言可能只是无奈之选。这种巨大的差异既令人震撼,也令人难免唏嘘不已。

素质教育与唯分数论的激烈碰撞

“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做好每一件事。”外地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初期,还会对北京学生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但随着彼此的了解,他们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根据现有的数据表明,北京学生在清华大学的成绩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而成绩倒数的,往往是出身于高考大省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北京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大部分的外地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只能看着北京学生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大学校园,北京学生与外地学生就展现出了如此大的差异。一旦进入社会,这种差异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差异的背后,是素质教育与唯分数论的激烈碰撞。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推广,出身贫寒的学子只能靠读书改变命运。这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短时间内无法迅速解决。许多学生连接受教育都十分勉强,又如何有精力培养各方面的才艺。

在清华大学,北京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学习与休闲兼顾。他们的成绩虽然不一定是最出色的那一个,却也能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在学习之余,他们会将时间用在自己的爱好与未来发展上。如果计划出国,就从入学开始认真准备材料。若要投身于科研,他们现在就开始大量阅读文献。

反观外省学生,每个人的状态可以说是各不相同。他们中的极少数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合理规划,大部分延续了 的学习方法,即唯成绩论。

到了毕业的时候,这些外地学生已经失去了先机,处于被动的状态。而还有一部分外地学生没有了老师和父母的管理,开始放飞自我,最后连学业也无法完成。

父母的眼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北京学生和外地学生的差异,在毕业的时候达到了巅峰。北京学生在入学的那一天开始,就对未来有了大致的规划。他们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整体上过的是顺风顺水。

这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学生从小便接受了更多的信息,更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学生的家境大多比较优渥,他们在决策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顾虑。

反观外地学生,他们在清华大学的前两年忙于学习与体验全新的生活。到了大三匆忙地准备考研或是考公务员,毕业的时候为了让父母放心,他们便早早签下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工作。一旦工作出现了变故,各大教育培训机构成了这些清华学子的最终归宿。

究其原因,是父母的眼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豆瓣“985废物引进小组”中,不乏清华的学子。他们自嘲为“小镇做题家”,除了会做些题目以外没有其他的才能。一旦离开学校,他们身上的名校光环便成了一种负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常常怀念自己学生时代的辉煌。

北京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是多年以前通过努力在北京扎根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历了如今学生所能经历的一切,自然能够给予孩子更好的意见。而外地学生的父母,大多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只希望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平平安安度过此生就好。

寒门贵子的未来又该去向何方

近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频频出现。知识改变命运,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学生们辛苦求学十余载,其中的佼佼者终于步入了清华的大门。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光明的未来,而是沉重的打击。

在成绩方面,北京学生并不比外省学生逊色。在才艺方面,北京学生比外地学生更加游刃有余。而到了毕业的时候,北京学生早已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

他们没有房贷、车贷等压力,能够做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情。反观大部分的外地学生,他们急于将自己的能力变成财富,反倒错过了不少好的机会。他们只能在培训机构,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最熟悉的题目。

要想改变这种差异,绝不是单纯地统一分数线能够解决的。要想弥补双方之间巨大的差距,需要多代人付出源源不断的努力。但是外省学生也不能就此放弃,这一代人的付出,为的是自己的后代不再走上自己的弯路。

这些意识到差距的外地学生虽然没办法达到心目中理想的高度,却也比普通人过得更为精彩。因此,就将如今的遗憾交给自己的下一代解决。让自己的遗憾不在孩子的身上上演,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而对于北京学生,外省学生也不应该一味地抱怨。他们能够拥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两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的外省学生虽然无法一次性消除这种差距,却可以将彼此之间的差距缩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