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院校

马里留学生张衣笙: 在北京经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留学生张衣笙,选择留在自己在北京的母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自18岁那年来北京参加“汉语桥”比赛,此后的6年间,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他说,从遥远的西非马里来到北京,源于自己对中国功夫和汉语的好奇;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因为这份热爱只增不减。

一张时常洋溢灿烂笑容的脸庞,还有处处散发的幽默因子,让张衣笙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大家眼中的热心肠和开心果。“我爱旅游,见过中国的很多大好风景。”张衣笙说,在北京这座城市,自己待的时间最长,也经历了人生中很多个重要的“第一次”。

2019年,张衣笙第一次以翻译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自己的语言特长帮助别人,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此后,他还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中国越来越繁荣,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我很荣幸能见证这样的大场面。”

众多与北京有关的故事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北京冬奥会。2021年,在北二外读研一的张衣笙报名担任冬奥会志愿者,并成功入选为开幕式演员。“我们60多个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要与脚下巨大屏幕的动画配合,整齐划一地‘行走’。”张衣笙记得,在连续四个月的排练中,他每天早晨七点就要搭班车出发,夜幕降临才能回到宿舍。“我始终认为参与冬奥会是件无比荣耀的事,我尤其珍惜这‘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从没想过退出和放弃。”

在北京见证了这场国际冰雪盛会的成功举办,也让张衣笙体会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和平相处的重要性。2019年,他的家乡——马里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新伙伴。这些年来,他见证了两国的友好往来。“疫情期间,中国向我的家乡捐助了新冠疫苗,还派了医护人员,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很感谢。”张衣笙说,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还推动了两国交通、贸易的互联互通。“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回国更方便了,在中国上网就能买到我家乡的美食、手工艺品,这些都令我惊喜。”

在中国感受到了淘宝、京东等购物应用程序的便利后,张衣笙产生了创办分享信息平台的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助力两国信息互通。”大学期间,他和同样来自马里的留学生迪亚罗创立了电子商务平台,致力于为非洲提供精细完善的信息分类服务。张衣笙说,未来,他希望将中国先进的电商模式引入非洲,方便家乡人民的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