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

“公子请回国”? 北京2024定向选调名单引热议, 面向90所境外院校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民生问题中受到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前段时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北京市2024年定向选调的公告,公告一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很多人可能都对选调生不太了解。选调生指的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从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选拔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人才,选调生又分为定向选调和非定向选调。

定向选调基本上只对名校毕业生开放,待遇更好,培养力度也更大,而非定向选调面向的则是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位分配上大多集中在基层单位中。

自1997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7年的大学生人数仅有82.91万人,而到了2022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就达到了1076万人,比1997年将近翻了13倍。

然而,这个数字仍然在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23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更是高达1158万人。

由此可见,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竞争是如此激烈。再加上三年疫情的影响,公务员这类的稳定性较高的职业就成了当代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

而选调生,更是“香饽饽”中更香的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选调生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北京市2024年定向选调公告之所以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是因为其定向选调的对象首次对海外留学生开放。

其实,北京并非唯一一个向海外留学生开放定向选调的城市。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四川等多个省市都做出了类似的尝试。

有些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海外留学生基本上都出身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就是非富即贵。对海外留学生开放定向选调,是否是“海归们”报考选调生的一条捷径呢?

这是否为某些实力不够的留学生提供了高就业的便利?

除了理性的质疑声外,更是有网友根据最近的热梗“公主请上车”对该公告进行嘲讽,称其这一番操作不过为了给“公子请回国”铺路,言外之意就是为某些特定的海归人群提供了回国和就业的便利。

那么,网友的担心是否真的存在呢?

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公告来看,北京市面向海外留学生所划定高校范围的依据是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前100名,共90所海外高校。

也就是说,北京市定向选调海外留学生的范围存在很高的要求,并非国外的一些野鸡大学,这就为选拔人才的质量提供了一定保障。

不过,从各省市发布的公告来看,面向海外留学生定向选调所划定高校范围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各省市所依据的标准都不太一样。

这里面既有像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这样的顶尖大学,也有一些不那么出名的大学,有些大学甚至以招收众多中国留学生而著称。

这种标准的不统一性确实容易引起人们的质疑——向海外留学生开放定向选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在国内,高校的划分具有普遍的公认性。比如985、211这一类的高校,双一流高校等,都是国内公认的优秀高校。可是把这个范围扩展到海外后,优秀高校究竟该如何定义?

光是世界优秀高校的排行榜就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很多院校排行榜单都是商业机构发布的,而在这些商业机构发布的榜单中,学术影响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榜单也不一定具有权威性。

此外,即便能够确认国内定向选调向海外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标准和范围,相对国内的毕业生来说,海外留学生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的入学条件就存在很大的不同。国外大学的录取基本上都采用申请制,录取的条件更加多元和灵活。

而国内大学录取基本上都是考核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虽然录取标准较为单一,但是评估结果也更具公平性。

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很多留学生都是靠自己实力进入了海外优秀高校进行学习,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留学生使用了其他手段到国外进行留学,给自己镀上一层金色的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海归”。

这样一来,国内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的不公之处就显现出来了。

此外,国外和国内的学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研究生学制上,很多欧美国家高校的学制都是一到两年,但是在国内则基本上为三年。

这就导致,海外留学生在年龄问题上也比国内毕业生更具优势。不仅如此,海外留学生的定向选调条件也较为宽松。

因此,网友会对这个事情提出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海外留学生基本上都出身于经济条件比价好的家庭。和他们相对的,则是一些连生存、交学费都成问题的寒门学子。

对这些寒门学子来说,除了通过自身的努力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到国外读书的机会。

正因如此,近几年来,人们才会开始感慨,寒门出贵子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

数据显示,就读于国内985院校的农村学生还不到20%。就拿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来说,农村学生的比例仅为19.3%。

再看看现在极度内卷的国内教育,打破很多人认知的是,那些愿意为下一代教育投入更多资金的家长不是那些条件不好的家庭,而是一些中产阶级家庭,而普通家庭可能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给孩子提供优良的教育。

因此,给海外留学生提供和国内毕业生同等的甚至更加宽松的录取条件,是不是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呢?这是值得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面向海外优秀留学生开放定向选调,是一种对人才的珍惜,也是害怕人才流失的体现。

就目前来看,这仍然是一种很新的尝试,存在争议和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质疑,既能帮助国家招揽人才,又能真正帮助毕业生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仍然需要我们慢慢摸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