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人大附中女生首个交卷震撼全国, 如此高人气的气势让人大开眼界!

在教育的舞台上,一场关于自信与素养的生动演绎,正悄然刷新着公众的认知。当人大附中的女生以首个交卷的姿态,以一抹灿烂的笑容震撼全国时,她不仅携带了知识的果实,更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光芒。而在这荣耀背后,是对教育公平与个人成长的深刻探讨,以及城乡差距下的教育现实与未来展望。

01

人大附中女孩第1个交卷出来惊艳了全国。大家应该都是在谈论她的自信步态,又感觉长得高大漂亮。评论区一边倒的基本上都是赞美之词。

乖乖,看我们农村的孩子,怎么能比得上呢?个别的人我看了也是酸言酸语的,说让她去江苏、河南考一考呗,看看她能考多少分数?

我也看了这个发出来的视频,看了好几遍,确实给人的印象不错。不光是她,后面还有好几个人大附中的。视频发出来我看每一个人出来都是自信满满,然后走路的样式都是一个模式。

感觉真的是人家是当官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气宇轩昂的,走路都带着风,给人的微笑也是很甜美,整个给我的印象就是素质很高。

真的不愧是人大附中。

有人说人大附中大部分都是官员家的孩子,其实他说错了,人大附中的学生大多数也是北京市平民的子弟,没有特殊什么待遇,都是靠自己努力考上的。

为什么我会笃定这样说呢?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尤其是老百姓并不擅长逻辑,说话办事,很多情况下都是靠情感。你想想看,北京市有多少官员?是不是很多?北京市的学校是不是也很多?比人大附中高级的中学也很多了,难道这些学校都是专门给官员的孩子开的吗?所以这种看法是极其片面的。

我自己都是上世纪的大学生,我是农村的,我考上了大学,但是我的同班同学很多都是城里的,父母有的都在县政府上班的,他们也没有考上,有的复读了三次都没考上。

所以一看见人家成功了,就说人家成功的路子有猫腻,要么走后门,要么送了礼,要么父母就是如何如何。

02

考个大学,你想想有多苦啊?网上有人晒出来自己背后1米6的纸张,都是做题的作业。你觉得人大附中的学生会做那么多的作业吗?1米6啊,比人还高。那都是一张纸一张纸摞出来的。

好在有的网友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别!

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人家城里面的孩子教育开发的就是很早。

以前的高考叫一纸定终身。有的还说480分和479.5分有什么差别呢?就差那0.5分,结果480分的话就可以上大学分一个好工作,479.5分的人就应该回家种田,这公平吗?

说这个话的人想必他很想做个公平的人,如果让他当了官以后,他该怎么制定这种规则呢?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痛啊。

说实话,人大附中这几个小视频发出来以后,给我的冲击力还是很大的。我以前确实没有见过,这些刚 毕业的人就这么自信。这跟我的眼界有一定的关系,毕竟离开学校那么多年了。

03

不过针对学校教育,根据我个人的切身经历,我觉得我还是有一点东西要谈谈的。

首先大家现在都在抱怨教育不公平。

教育不公平的事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大家都是针对分数线。当然不是说我上面讲的480分和479.5分的说法。而是指每年高考结束以后,由每一个省自己划定分数线,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这样都亏了很多高分数的学生。

乍一看这个说的很有道理,比如江苏跟河南考生多,高分数的很多。如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按照全国的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将会出现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这样搞的话,学校的差别是不是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如果那样搞的话,学生也不用填报志愿了!是不是这个道理?教育部和国家领导人希望这样搞吗?

我们再说一下,为什么不能这样去录取学生。分数只代表考试能力,不代表工作能力,更不代表为国家做贡献的能力,这个话我说的应该有道理吧。把所有的尖子生统统集中录取到一个学校,他们是不是会产生竞争?是不是有一些学生会受到打击?

第2个问题,如果按照分数的高低,从高到低进行录取。我们来设想一种结果,河南跟江苏录取的考生很多,毕业了以后他们去哪里工作?青海、西藏的考生分数肯定低,但是他们当地的发展。就必须需要有高水平的毕业生去工作,那么河南跟江苏这波毕业生愿意去他们那边工作吗?这是不是又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所以,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统筹是一个最佳的方法。国家根据发展规划设定高效的课程、录取的名额,还要考虑各个地区所需。不公布分数,让学生提前填报志愿,主要是多给学生们一次选择的机会。有的学生填报志愿错了,那别人就有机会了。填报志愿错了,怨不得别人,那说明对自己不了解。尤其是自己的考分,哪个题错了,哪个题对了,自己做到心里有数,这难道不是一种素质吗?

有人还说,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很低。 这个不得不承认,北京划的分数线确实要低一些。这个我更加有深切的体会。

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同班有三个北京市内的大学生,我的分数是480,他们的分数是425,差了50多分!你们能想象得到吗?50多分意味着什么?

但是, 虽然我的分数比他们高,但我跟他们比起来还是自渐形秽,感觉各方面都比不上他们。不光是我自己,我们班上很多人大概都是这种心理。

04

在上大学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农村考出来的学生,没有城市里面的学生能力强。在学校的能力无非就是参加社团的能力,搞活动、出板报、搞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都跟人家差了一大截。

我觉得我们考个英语80分都已经很不错了!结果我们学校的英语比赛,都是人家来自大城市的叽里呱啦,我们在下面瞪大眼瞪小眼的看!

这说明了什么?

北京录取分数线低,包括边远的省份录取分数线低,肯定是有原因,不是人家教学教不好,也不是学生学不好,这是相对的。

其实这是个数学问题。为什么呢?从生源总量上看,就明白了。北京市一年的考生多少?江苏、湖北、河南一年的考生多少?这三个省的考生每年都100多万,分数高不是很正常的吗?为什么我说这是个数学问题?把上线率记上去了就ok了,分数线画好以后,计算一下上线率就知道了,看看哪个上线率比较高。上线率高的分数一定偏低,上线率低的分数一定偏高。

所以,分数线高与低是由生源总量决定的。

如果你有幸看到这儿,是否能够理解北京分数线低沾了光,河南分数线高学生吃了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吗?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老百姓发发牢骚是可以的,领导和专家难道是天天吃白饭的吗?

因为这个分数线的问题,不是有很多人把户口迁到分数线低的地方去考试吗? 那个时候没有办法,因为没有数字化的档案,结果有人就得逞了。现在你以为还可以把户口偷偷迁走了以后再报名考试吗?

你从人家人大附中考试结束,那些学生的走路姿态都可以看得到,人家是多么的自信,阳光有素质,无数个家长都羡慕死了!原因很简单,阳光蓬勃有朝气,一看就知道人家的未来有多么美好。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结果。

所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教和育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围绕课本、课堂、黑板、作业转圈圈。教是一回事,育是另外一回事,怎么结合? 在这个问题上,差别很大。

我们想想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吧。这两所中学应该在全国是闻名遐迩吧?当然,我没有经常看到他们学生发出来的视频。偶尔看到他们发的跑早操的视频,吃饭的路上还背诵课文,看见他们挥拳发誓的视频,那种状态跟人家附中远远没法比。

05

教育方面确实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教育不公平,从什么时间开始你知道了吗?难道仅仅是最近这些年才开始的吗?

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一直存在,原因很简单,城乡差别呗。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农村学校的教育能跟城市里面比吗?城市里边的老师素质高,学校的条件好。可农村呢?

所以那个时候之所以存在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原因很简单,公办教师是需要从这个学校调到那个学校,不会长期在一个学校教书,民办教师只能在本地教,不能来回走动的。

同样的中学,农村的学校你能做起实验吗?你有时候连个教具都没有,连实验用具都没。到了 也一样,一个县有几个中学,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肯定是第一中学的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也好,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好,教学设备也好。考大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第一中学的学生考上,二中、三中、四中后面基本上都没有人能考上。这种现象我觉得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应该都知道吧?

想起来还有一个问题要讲一下。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去厕所就恶心得我受不了,这个时候没有坐便,没有单间。厕所都是一大间房子,一边是小便池,一边是大便的蹲坑,每一个蹲坑上面有个水箱有一条绳子下来,意思是。你拉完大便要用手拉一下绳子,那个水才能够把蹲坑冲干净,但是每一次发现都有人不冲。其实这就是农村跟城市的城乡差别的表现,在他们上大学之前在农村他们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根本都没有见过这种厕所,甚至不知道那一条绳子是干嘛用的,所以拉完大便用纸一擦屁股垫起裤子就走了!

我说到这里,有人有没有同感呀?

06

你能想想你考一个500分又能怎么样?怎么能跟北京那些低分数的学生相比呢?

所以很多人现在对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感觉到耿耿于怀,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个人的素质提高,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包括自身的能力,很多人不认为自己会不会说话是一种能力。参加工作以后都已经认识到了吧?不会说话,寸步难行,而且还屡屡碰壁。工作中不少得罪人,迟迟得不到晋升,还是老挨批评。

你看看人家城里那些孩子,那些政府官员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个性有那么刚烈吗?考虑问题有那么冲动吗?

认识问题有那么片面吗?说话不分场合,随随便便那么大声喧哗吗?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结果。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说明了教养的重要性。

从人大附中视频后面的留言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有人说,这个学校出来的孩子干个厅级干部很正常;一看就是品学兼优有教养的孩子,这跟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从容淡定,步伐轻盈,肤白发柔,眉心宽阔,笔挺且直,翼丰不露孔,耳聪目明,这姑娘不简单!走出了将军的步伐!这孩子落落大方,礼貌彬彬,从容淡定,气质爆棚,是我所见过所有高考孩子气质最佳的一个好孩子,以后肯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相反,有的学生完成考试后的行为与众多考生形成了鲜明反差,尤其是一位来自湖南的考生情景更为引人注目。

这位湖南的考生在迈出考场瞬间,不慎使母亲意外跌倒,尽管他立即反应将母亲温柔扶起,这一幕仍在网上引发了诸多讨论。

一部分观点认为,这只是一场考试的结束,而非直接决定命运的录取通知,因此保持适度的冷静与公共场合应有的举止至关重要。

另一派观点则倾向于理解,或许这位考生与母亲间关系异常亲昵,加之年轻人特有的活泼天性,在这样情绪满溢的时刻,难以抑制的激动导致了稍显失态的表现。

教育,从来不只是分数的竞技场,更是品格与能力的孵化器。人大附中学生的那份从容自信,映射出的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筑的素质教育成果。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均衡,不仅要打破地域分数线的壁垒,更要填补见识与资源的鸿沟,让每一份潜力都能在最适合的土壤中绽放。

对于城乡教育的差距,我们既要正视,也要行动,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让每个角落的孩子都有机会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追逐梦想,不负韶华。

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尊重每一份努力,不论他们是来自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每个人的成长故事,都是时代画卷上不可或缺的一笔。教育的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与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